深化學生自主學習 中山大學「學期16週」新制正式上路
發佈日期:
2025-08-18
【教務處提供】新學期已正式展開,國立中山大學自114學年度起實施學期16週新制,希望落實深化學生自主學習及跨域學習之人才培育目標,並能與多數國際大學採用之學期制度接軌,有助於交換、轉學、學分認列,也更利於與海外學術機構合作或申請國際課程,拓展多元資源與學習成效。
中山大學教務長歐淑珍指出,中山早在111學年度就率先推動「16+2週彈性自主學習」措施,教師得於正式課程規劃2週的彈性自主學習內容,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統計,已有超過62%的課程規劃彈性自主學習內容,包括課外閱讀、作業作品實驗、分組實作、線上數位學習等。經追蹤教師教學意見調查及學生學習成效結果皆顯示高滿意度,因此於114學年度正式實施學期16週新制。
教務處說明,去年辦理線上問卷調查,高達90%填答師生贊成推動學期16週制度,並有68%填答者認為實施學期16週能夠提升教師規劃及學生參與其他教學相關活動,如微學分、線上課程等意願。此外,教務處也辦理推動學期16週說明會,針對學習16週之相關配套措施進行說明,有教師提出回饋意見認為學期16週與國際教育體系的接軌更具彈性,有利學生出國交換學習及教師於寒暑假規劃國際學術交流行程。
中山大學表示,114學年度行事曆已規劃實施學期16週,並業經教育部核定備查。配合實施學期16週,在學期起迄時間、選課作業時間、課程大綱填報方式、教學意見調查實施方式、教師繳交成績、學生成績單等方面皆有相關配套措施,詳細內容可見相關公告https://oaa.nsysu.edu.tw/p/406-1003-356409,r1365.php?Lang=zh-tw。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