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環境部:擬10月公布「循環經濟路徑圖」(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6
中央畜牧場第二代經營者蘇揚曾獲紐倫堡發明獎銀牌,他指出,畜牧業中的豬糞尿等可能對環境造成更多污染,因此若將這些廢棄物收集,進行沼氣發電,便可轉變成新能源;另,由於沼氣發電後會產生沼渣、沼液等,因此目前與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屏東科技...
玉山學術獎15年 成果豐碩(經濟日報)
2025-09-16
本次包含來自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台北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以及台灣科技大學的商管學院與經濟系教授參與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由不同世代的玉山人向教授們介紹玉山完整且多元的人才發展。
玉山學術獎 鼓勵臺灣卓越研究躍升國際工商時報)
2025-09-16
這次包含來自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臺北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管以及臺灣科技大學的商管學院與經濟系教授參與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由不同世代的玉山人向教授們介紹玉山完整且多元的人才發展
游到哪吃到哪! 研究發現「雙髻鯊」非依賴單一獵物(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6
鯊魚為食物鏈的「頂級掠食者」,一般認為一旦失去獵物會陷入生存危機,但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雙髻鯊並非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海洋環境管理國際研討會登場 台印簽署MOA共推永續治理(工商時報)
2025-09-16
為凝聚全球海洋保護共識、深化國際合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15)、明(16)兩日舉辦「2025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邀集台灣及美、法、日、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9國、共47名專家學者齊聚,更有美國環保署等重要機構共襄...
玉山學術獎 鼓勵臺灣卓越研究躍升國際(工商時報)
2025-09-16
15日舉辦「玉山學術獎」知識饗宴,邀請國內11所指標大學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副院長及各校歷年獲獎學者共25位教授參加,與玉山銀行創辦人黃永仁、董事長黃男州,及超過50位畢業於該校或曾接受得獎教授指導的玉山人共同交流,迎向玉山學術獎的璀璨新...
雙髻鯊掠食入境隨俗 中山大學研究打破食物鏈刻板印象(青年日報)
2025-09-16
人們對於鯊魚的想像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的底層崩解,鯊魚便會失去獵物而陷入生存危機。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發現,雙髻鯊並非如此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中山大學研究揭雙髻鯊食性彈性 顛覆傳統保育觀念(焦點時報)
2025-09-16
人們對鯊魚的印象通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底層崩解,鯊魚將因失去獵物而面臨生存危機。然而,國立中山大學的最新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發現雙髻鯊並非高度依賴特定獵物,而是展現了驚人的食性彈性——牠們會隨著棲息地的變化,食用當地的食物...
雙髻鯊的伙食也入境隨俗?中山大學研究打破食物鏈刻板印象(三星傳媒)
2025-09-16
人們對於鯊魚的想像常停留在「頂級掠食者」,認為一旦食物鏈的底層崩解,鯊魚便會失去獵物而陷入生存危機。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發現,雙髻鯊並非如此依賴單一獵物,而是展現了高度的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鯊魚不挑食!研究揭雙髻鯊入境隨俗:游到哪吃到哪(中時)
2025-09-15
鯊魚在人們心中總被視為食物鏈最頂端的掠食者,一旦底層獵物減少,生存便陷入危機。然而國立中山大學最新研究卻顛覆了這項刻板印象,發現雙髻鯊其實不挑食,展現高度食性彈性,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反映出「因地制宜」的覓食模式。
打破刻板印象 研究發現雙髻鯊飲食具高度彈性(中央社)
2025-09-15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公布最新研究,罕見從探究雙髻鯊的飲食習慣切入,發現雙髻鯊並非依賴單一獵物,而是有「因地制宜」的食性模式,「游到哪裡,就吃當地的食物」。
中山大學跨單位研究雙髻鯊隨處覓食特性 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鮮週報新聞網)
2025-09-15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態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裕䕒(著黑衣者)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華遜(著藍衣者)、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助理教授鍾明宗、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國家野生動物中心研究員Lotfi Jilani...
高市醫管理中心 中山大副校長許博欽接召集人(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4
台灣大學醫學院前副院長、婦產科權威專家許博欽近期借調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今(14)日高雄市衛生局宣布,許博欽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主要任務將協助民生醫院提升為區域級教學醫院及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 任高市醫管中心召集人(中央社)
2025-09-14
高雄市衛生局今天宣布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盼借重其豐富經驗,統籌推動市立醫院有效經營、提升醫療品質。
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博欽出任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臺灣時報)
2025-09-14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日宣布甫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借調至國立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的許博欽教授,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盼借重其豐富臨床、教學及研究經驗,統籌推動市立醫院有效經營、提升醫療品質,並協助市立民生醫院提升為區域級教學...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14)日宣布甫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借調至國立中山大學擔任副校長的許博欽教授,即日起接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管理中心召集人,盼借重其豐富臨床、教學及研究經驗,統籌推動市立醫院有效經營、提升醫療品質,並協助市立民生醫院提升為區...
自由廣場》推行「區域電價」 伸張能源正義(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3
台電去年對用電企業做出明確限制,如不供電給桃園以北、用電量五MW以上的數據中心,桃園市長質疑政府伸手進產業界,形同讓產業移出北部。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去年八月承認「北部電力不足」,台電則說,不是缺電要限制用電,而是北部電廠及電網不夠,中(南)...
台英簽署半導體培力備忘錄 加強科技人才培育交流(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9-12
簽署儀式另有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英國創新局及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等代表出席見證,共襄盛舉。
Z世代怒火撼動世界屋脊 尼泊爾政局動盪短期難平(中央廣播電臺)
2025-09-12
長期研究南亞局勢的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助理教授劉奇峯表示,尼泊爾有超過3成的GDP仰賴在外地工作的勞工,這些在外國工作的民眾透過社群媒體匯款,以節省匯款手續費;政府禁用社群媒體APP,無疑直接衝擊升斗小民的生計。劉奇峯說:『(原音)就是那個...
台英簽署半導體培力 MOU 強化化合物半導體與量子技術合作(聯合新聞網)
2025-09-12
簽署儀式另邀集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英國創新局及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等代表出席,共同見證盛會。
台英簽署半導體聯合培力計畫瞭解備忘錄 深化交流(中央社
2025-09-12
外交部指出,簽署儀式另有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英國創新局及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等代表出席見證。
新北青年氣候論壇 邀各國分享實踐經驗(國語日報)
2025-09-12
「第二屆青年氣候行動創意徵件」有四組團隊獲獎,包括: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的學生,以「舊油再生綠行動」獲得金獎。中正大學學生以「青年領導力」摘下銀獎。佳作部分,由臺灣大學和中山大學學生一起提出的「社區太陽能——再生電池充電站」
創投齊聚覓新星!青年局「創業陪跑 資金媒合會」助青創構想落地(風傳媒)
2025-09-12
為協助青年創業團隊媒合擴張資金,高雄市政府青年局今(12)日攜手日月光投控、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國立中山大學及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舉辦「創業陪跑—資金媒合會」。活動透過 Pitch 簡報與一對一洽談,為青創團隊搭建與投資人直接對接的...
ESG週報》首屆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揭曉,臺大與東海並列第一(遠見雜誌)
2025-09-12
根據統計,臺大共奪下新秀獎1件、菁英獎特優與佳作各1件,另有3件入選,以及1件提案獎,總計7件作品入榜,數量居各校之冠。東海大學則以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學程與生命科學系的研究成果脫穎而出,獲得1項菁英獎優等與3項入選,共計4件作品,與臺大並...
助力大高雄醫療發展 臺大醫學院前副院長許博欽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全國旅遊時報)
2025-09-10
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三方,日前簽署醫療合作契約,整合臨床及學術資源,協助市立民生醫院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中山大學今宣布,正式借調臺灣大學醫學院前副院長許博欽出任副校長,並將擔任衛生局所屬市立醫院聯合管理中心委員會召...
衛福部原先規劃停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衛福部昨確認續辦,其中清華、中山、中興等三所院校的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名額小增,九校公費生人數總計一五○人,則較前一學年度一七四名稍減。
公費醫計畫重啟 清大等3校後醫系各增30名額(聯合報)
2025-09-10
衛福部拍板續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清大、中山、中興等三所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於一一五學年各可招收卅名公費生,較一一四學年,均增加七個名額。教育部強調,本次名額不在一三○○個總量內,屬額外核定,不會影響既有醫學系招生名額。
高雄舊鐵橋濕地 永豐餘啟動首例濕地碳匯(聯合報)
2025-09-10
永豐餘指出,這項研究為期兩年半,委託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巧雯,與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呂佩倫組成研究團隊,並邀請台灣藍碳教父、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擔任協同主持人,連續進行十個季度的調查。
何壽川力推濕地保育 永豐餘啟動高雄舊鐵橋濕地「碳匯提升計畫」(聯合新聞網)
2025-09-10
永豐餘9日宣布,啟動台灣首例人工濕地草澤碳匯提升計畫,與中華紙漿、高雄市政府及經濟部水利署簽署「大樹人工重要濕地(舊鐵橋濕地)碳匯調查合作備忘錄」,建立本土方法學,為台灣自然碳匯淨零轉型盡心力。本研究為期2年半,委託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
台灣首例!永豐餘啟動濕地碳匯提升計畫 打造永續生態(中時新聞網)
2025-09-10
本研究為期2年半,委託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巧雯,與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呂佩倫組成研究團隊,並邀請臺灣藍碳教父國立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擔任協同主持人,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連續進行10個季度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