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莎士比亞 外文音樂跨域合作經典劇作
發佈日期:
2020-02-13
有別於2016年陳鈺雯的小提琴演出,《聽見文學•看見音樂》此次因選材不同,選擇了以鋼琴為伴奏的樂譜和作品片段,分別出自自莎士比亞知名劇作《第十二夜》和《哈姆雷特》,有趣的是,取材的樂譜主角並非是大多文學家所分析的主要角色,而是挑選《第十二夜》的丑角費斯特(Feste)以及《哈姆雷特》中的唯二女性人物歐菲利亞(Ophelia)作為作曲對象。創作過程的困難、如何將文字精準地音樂化,透過李祁芳和陳鈺雯的講解,學生得以更了解文字劇本的意思和人物設定,除了角色的描寫對作曲的影響,更包含作曲家身處的時期也會影響創作風格。
學生提問,在將文字音樂化的過程,要如何知道作曲家是否精準地了解或詮釋文字作品?李祁芳認為,不管是音樂或是文字,每個作品其實是時代的產物,其中都會存有當時代的色彩,她舉例,同樣描寫歐菲利亞的樂曲中,經歷過戰爭的作曲家就會帶有更濃厚的哀傷風格;在費斯特的樂譜中,更展現了如何用一樣的旋律去詮釋兩段不同的文字段落。除此之外,陳鈺雯更現場鋼琴示範,讓台下學生實際理解音樂中傳達的情緒和意思,也讓人更容易感受「音樂裡的文字表現概念」。
回想起第一次合作,李祁芳和陳鈺雯坦言過程十分不易,一開始單純是「文學音樂人遇上音樂文學人」,一個透過耳朵學習作曲家如何譜曲,一個透過眼睛學習莎士比亞劇本角色的設定和意涵,慢慢拼湊才完成這系列的講座。此次再度攜手,除了挑選不同的作品,也到更多地方進行演出,期望透過文學與藝術跨領域的活動高教深耕,讓更多學生跳脫音樂樂譜或是文字劇本的侷限,體驗有別於以往的莎士比亞經典創作。
《聽見文學•看見音樂》系列講座獲國立中山大學高教深耕辦公室、研發處、文學院經費贊助,也感謝協辦單位台灣大學藝文中心、逢甲大學與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邀請與支持,此次得以圓滿成功巡迴全台。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