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培力海洋素養 中山大學偕海委會、國海院宣讀《打狗宣言》(產經新聞網)
2025-04-18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期...
200名國際海洋專家齊聚高雄 共同發表《打狗宣言》(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於14至17日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20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國的海洋研究專家共同發表《打狗宣言》,宣告未來10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
「打狗宣言」傳統生態知識結合科學 推全球海洋素養(中央社)
2025-04-17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等人今天出席「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研討會,發布以傳統生態知識結合現代科學為核心理念的「打狗宣言」,提供3大行動方向,推動全球海洋素養發展。
培力海洋素養 中山大學偕海委會、國海院宣讀《打狗宣言》(台灣好報)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期...
中山大學偕海委會宣讀《打狗宣言》 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今傳媒)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期...
中山大承辦國際海洋研討會 展示深厚學術能量(青年日報)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20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10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
IPMEN國際研討會簽署《打狗宣言》 管碧玲:推動全球海洋素養!(波新聞)
2025-04-17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與國立中山大學共同辦理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研討會,吸引來自超過十個國家上百名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TEK)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海洋素養、海洋環境永續及傳統知識如何與現代海...
培力海洋素養中山大學偕海委會、國海院宣讀《打狗宣言》(三星傳媒)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近200名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期...
全球海洋教育齊聚高雄 宣讀《打狗宣言》掀行動浪潮(漾新聞)
2025-04-17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攜手國家海洋研究院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今(16)日於高雄集結近 200 位來自十多國的海洋科學、傳統生態知識與海洋素養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提出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與治理...
中山大學海科院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二十週年大會,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球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傳統生態知識專家學者共同宣讀「打狗宣言」,宣告未來十年全球海洋教育者的行動方針。
國際微波生醫年會登場 高雄市:歡迎智慧應用服務落地(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4-16
會議還邀請眾多國際頂尖學者與專家,包括臺灣大學吳宗霖院長、吳瑞北教授、吳宗澤副教授,中山大學李志鵬校長,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林志強教授,日本千葉大學前沿醫學工程中心伊藤浩一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Dominique Schreurs教授等,...
晟昌SOL-POWER 主軸馬達領導廠(經濟日報)
2025-04-16
擁有台科大電機系及中山大學電機所學術背景的晟昌機電公司董事長彭昭群表示,製造業正邁向智能化、自動化時代,電機技術的提升是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關鍵。
活動期間,來自成功大學與中山大學的教授,在完成測驗後允諾,將建議校方把SDGS PASS公益測驗系統導入校園教學與通識課程應用,讓SDGs教育結合數位體驗成為新世代公民素養一環,作為通識課程或社團活動輔助工具,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實質內...
塑膠袋循環再使用 中山大學推「循循善用」計畫(產經新聞網)
2025-04-16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塑膠減量成為全球關注議題。為響應環境永續,中山大學推動「循循善用計畫」,於校內設置7處袋類回收循環箱,鼓勵師生回收閒置塑膠袋或紙袋,並提供自由取用,落實循環永續。未來也將結合校園與鄰近社區生活圈,推廣袋類再使用的循環機制。...
中山大學締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共辦雙聯碩士班(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除了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社會科學院更將攜手SOAS的法律、人類學與政治學院,共同開...
台灣高教首例!中山大學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開辦雙聯碩士(中國時報電子報)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開辦「全球公民權雙聯碩士課程」專班,雙方不只學生交換,也將以共同辦學的方式,讓倫敦大學教授來台授課,創下台灣高等教育首例。中山大學目前已與全球45國、332所姊妹校建立合作關...
中山大學結盟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深化交流 領先全台大學開全球公民權雙聯碩專班(鮮週報)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圖一右)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校長哈比(Adam Habib)(圖一左)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深化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關係,並宣布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領先全台高等教育學府,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律、人類學與政治學院...
創下臺灣高教首例 中山大學X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辦學(台灣好報)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除進行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更將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法律、人...
全國唯一 中山大學攜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締約共同辦學(今傳媒)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除進行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更將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法律、人...
中山大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開辦雙聯碩士專班(青年日報)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除進行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更將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法律、人...
海委會積極參與海洋事務 國際扮演關鍵角色(青年日報)
2025-04-15
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創辦人Harry Breidahl(哈里.布萊達爾)今(14)日率5國11位學者拜會海洋委員會,感謝主委管理玲及海委會對IPMEN國際研討會的支持,他強調,此次會議特別選在臺灣舉辦,不僅象徵臺灣對海洋教...
全國唯一締約 中山大學攜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辦學(三星傳媒)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除進行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更將攜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法律、人...
IPMEN 夥伴成員拜會管碧玲 讚臺灣將成全球海洋素養與永續發展(三星傳媒)
2025-04-15
2025年國際太平洋海洋教育者網絡(IPMEN)20 周年研討會今(14)起三天盛大舉行,創辦人Harry Breidahl(哈里·布萊達爾)於會前率5國11位學者共同拜會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達感謝海委會支持,並強調該會議將為全球海洋教...
中山攜手 SOAS!全球公民雙碩士 115 年開課(漾新聞)
2025-04-15
國立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於 115 學年度共同開辦全臺首創的「全球公民權雙聯碩士課程」,引發國內高教界矚目。此專班採「共同規劃、授課與指導」,學生將跨校上課並接受兩校師資指導,為臺灣高教開創嶄...
全國唯一締約 中山大學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辦學(民時新聞)
2025-04-15
中山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除進行師生互訪、教研合作等學術交流,中山大學社科院也將與SOAS的法律、人類學與政治學院共同開設「全球公民權雙聯碩士課程」專班,預計115年招生,為我國高教首例。
高市首屆淨零互動裝置創作賽決賽揭曉 6月旗糖農創園區展示(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4-14
第3到5名分別為東南科技大學「介線」、國立中山大學「一簍香蕉椅」、嘉南藥理大學「綠藝小憩」,都充分運用環保材質與在地特色,設計出兼具實用性與地方文化的互動裝置。
愛地球…中山大學設7據點袋類回收箱 還要推廣到社區(聯合新聞網)
2025-04-14
塑膠減量是全球關注議題,中山大學推動「循循善用計畫」設置7處袋類回收循環箱,鼓勵回收閒置塑膠袋或紙袋,並提供自由取用,落實循環永續,未來也將結合校園與鄰近社區生活圈,推廣袋類再使用的循環機制。
從北冰洋到黑潮 方盈智的海洋探索(聯合新聞網)
2025-04-14
促成這趟探險之旅的幕後功臣,正是長期致力於極地海洋科學的中山大學海科系助理教授方盈智。從一名會暈船的博士生,逐漸成為視出海觀測為樂趣與探險的研究員,如今又轉型教育英才的老師,方盈智的羅盤從極地海洋指向與臺灣息息相關的黑潮,唯一不變的是探索海...
台灣第四大金控誕生!為何金管會一反前例 未對「新新併」提但書?(中時新聞網)
2025-04-14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蔡維哲則認為,金管會去年底鬆綁ICS(保險資本標準)在地化規定,確實為新新併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助於減輕合併後可能產生的資本壓力。
中山大學推塑膠袋減量 設回收循環箱將與社區共享(中央社)
2025-04-14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使用782個塑膠袋,一年產生逾億個塑膠袋。為環境永續,中山大學推動塑膠袋再利用,校內設置7處回收循環箱,供回收和取用,未來將擴大範圍與鄰近社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