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慶系列》中山45光耀西灣 114學年度傑出校友表揚

發佈日期: 2025-11-12

【校責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舉行「114學年度傑出校友頒獎典禮」,本年度共有五位校友獲此殊榮,分別為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東垣(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78級)、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闕郁倫(物理學系89級)、中鋼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寰乾(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博士班103級)、富住通商用不動產董事長莊明昇(EMBA第19屆)及第一金控總經理方螢基(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79級)。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恭賀五位獲獎校友於產業與學術領域的卓越貢獻,並肯定他們對母校與社會的深遠影響。他表示,中山大學創校45年已培育逾七萬名畢業生,近年在學院擴編、師資成長與國際排名方面皆展現亮眼進步,而校友在全球各領域的優秀表現,更是提升學校能見度的重要力量。他並提到南部產業蓬勃發展為教育帶來全新契機,學校正積極推動醫學院與附屬醫院規劃、高雄大學合併等重大佈局,未來將以更大規模邁向國際,與世界頂尖大學競逐。他感謝校友長期挹注,期盼未來持續與母校攜手創造更大社會價值。

傑出校友聯誼會會長、化學系78級校友胡絢貿於典禮中表示,能代表聯誼會向本屆五位獲獎者致意深感榮幸。他分享自己與多位得獎人之間在求學或專業歷程上的連結,包括同為化學系校友的董寰乾董事長、同屆入學的何東垣研究員、同師承的闕郁倫教授,以及與莊明昇董事長共同白手起家的創業情誼,也提及與方螢基總經理在校期間的緣分。胡會長表示,五位校友的卓越成就令人驕傲,也彰顯中山教育的深厚力量,期盼校友持續連結,共同為母校創造更大影響力。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博士班校友董寰乾以跨域研發成果獲頒傑出校友。他回顧自己在職涯遭逢組織裁撤、於46歲重返校園深造的轉折歷程,感謝母校及張六文教授的指導,使他能順利從化學跨足材料領域,奠定後續發展的關鍵基礎。求學期間,他獲得國家發明獎金牌、材料年會論文獎,並發表多篇SCI論文;其後更參與多項國家級技術研發,包括促成臺北大巨蛋國產化的鈦捲技術、釹鐵硼磁石、電動車馬達、高耐蝕鎳基合金與BNCT醫材等成果,深獲產業肯定。他表示,母校的支持是其突破職涯困境與成就創新的重要力量。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校友方螢基在致詞中以溫暖動人的故事分享人生轉折與永續理念。他回憶因一次迎新活動而選擇留在中山,成為人生的重要轉折,並感謝指導教授林財源及師母的啟發與關懷,讓他具備面對挑戰的勇氣。方螢基從金融基層做起,並成功考取會計師,目前任職於第一金控與第一銀行,積極推動綠色投融資、反詐騙及偏鄉教育等永續金融工作。他勉勵學弟妹勇於轉彎、不畏挫折,並表示這份榮耀提醒自己要持續實踐中山精神,在職場發揮更大的正向影響力。

EMBA校友莊明昇表示,獲此榮譽深感珍貴與感恩,這份榮耀屬於所有EMBA的師長及E19同窗。他指出,中山EMBA匯聚各界菁英,跨領域交流讓他大幅拓展視野,也帶來重要學習啟發。中山教育讓他勇於挑戰,因此在近60歲仍踏上戈壁追尋理想;在企業經營中則落實創新與ESG理念,推動永續與無紙化。他強調,「成功不是終點,回饋才是起點」,並承諾將持續回饋社會與母校,讓中山精神在世界發光。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78級校友、現任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東垣則以科學家克萊爾・帕特森(Clair Patterson)的故事為引,說明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深刻衝擊與自然的恢復能力。他指出,帕特森在研究地球年齡的過程中意外揭示全球鉛汙染來源,促成全球無鉛汽油政策,使海洋鉛含量大幅下降,證明人類雖汙染環境,但也能修復。何東垣感嘆現代塑膠汙染、二氧化碳飆升與氣候變遷皆源自人類未察覺的後果。他強調,中山大學位處海港城市、具備完整海洋科學資源,更應推動跨域整合,讓不同領域的學生理解環境議題、培育面向未來的宏觀思維。他也感謝家人長期支援,並引用帕特森名言強調,科學的目的不僅是探索,更是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物理學系校友、現任清華大學材料系講座教授闕郁倫回顧自1995年進入中山求學迄今逾30年的歷程,感謝物理系扎實訓練與嚴謹教學,為他跨入材料科學領域奠定重要基礎。闕郁倫表示,中山物理系啟發他以物理視角探索材料問題,而後續的材料相關課程更引導他進入研究志業。完成美國Berkeley博士後返臺任教至今,他始終以「中山人」自許,研究發表皆掛名母校,以行動回饋中山。他也肯定歷屆中山人在學術界的亮眼表現,並期許自己持續深耕研究,與母校共同成長。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