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列車展多元共學 高雄站歷年規模之最
發佈日期:
2025-11-06
國科會以「科普永續、多元共好」為主軸,邀請偏鄉及原住民國小生登上列車,並培訓國、高中生擔任「共好車廂」活動關主,以手語、台語及原住民語等多元語言進行科學解說,讓孩子們在親近科學的同時,也能認識不同語言文化,體驗多元共學的精神。今年高雄站也特別邀請扶輪社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巴西等15個不同國家的外籍交換生,共同擔任科學實驗關主。透過英文與學童互動,帶領大家從不同文化的視角認識科學,讓活動現場更具國際化與生動活力。
高雄站活動響應「多元共榮共好」理念,六龜區龍興國小合唱團的原住民孩子以溫暖歌聲揭開序幕。中山大學、樹人醫專、雄中、雄女、左營高中、高師大附中、鼓山高中、小港高中等多所學校學生,設計出精彩的化學、物理、AI及科技藝術等互動體驗,將艱深的理論轉化為趣味遊戲,吸引超過1500位國小學童與師長熱情參與。今年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學生首次加入,以3D投影技術重現高雄火車站的文化歷史,展現人文與科技交融的創新精神,為整場科學饗宴增添豐富的文化色彩。
科學代表著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通往未來的關鍵。「科普列車」的初衷——將科學知識帶進臺灣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資源較為有限的偏鄉地區。透過動手實作與親身體驗,孩子們在遊戲中培養好奇心,學會用觀察與思考理解世界。透過這座「移動的科學樂園」,科學不再受限於教室與地理距離,讓更多孩子能親手觸摸、親眼見證科學的魅力。
長期投入偏鄉活動的鄭南玉深有感觸,看見高中生們全心投入,努力把科學的種子撒向每一個角落;看著孩童們眼中閃爍著光、臉上綻放出笑容,「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這場科學饗宴是多麼珍貴而有意義。」她認為這不只是一次活動,而是一段將知識化為溫度、把愛化為行動的旅程。期盼讓每一位登上列車的孩子,都能在探索的旅程中啟動自己的潛能,點燃對知識的熱情,持續保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
(公共事務組編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