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雙軌碳定價展新局 產官學跨界研討共創綠色成長

發佈日期: 2025-10-13
【碳權中心提供】為協助企業加速減碳、推動低碳經濟模式落實,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共同舉辦「淨零與成長並行:強化碳定價中的市場機制」研討會,邀請環境部部長彭啓明進行主題演講,更集結12位產官學代表進行「金融一產業一綠色成長聯盟」跨界對話,吸引逾百位產業人士踴躍參與。會中凝聚產業間減碳行動量能,盼在環境部逐步推動臺灣邁向碳費、總量管制排放交易「雙軌」碳定價體系的同時,溝通產業迫切需求及展望,以期攜手促進減碳與經濟發展之雙贏。

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TW-ETS制度之研議推動為產業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加強與全球碳市場接軌,而碳交所作為政策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也致力協助政府完善制度建置。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強調,健全的市場機制能為減碳創造誘因,而協進會將密切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協調,讓環境政策結合產業轉型與金融創新,實現共榮共贏。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主題演講「臺灣碳定價市場機制的展望」,揭示推動臺灣碳交易市場的決心,強調臺灣在淨零轉型之際,更需要發展綠色成長新戰略。他指出,國內目前減碳投資成本遠高於現下碳費,環境部積極進行跨部會合作,望能讓減碳成本與金融市場連結,以協助企業順利獲取資金進行綠色轉型。而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的推動,是接軌國際碳定價水準的有效制度,同時帶動國內自願減量專案的實施,創造市場流動。未來一年,將更積極完成法令架構及國家間協約,帶動臺灣產業展開更多國際合作進行減碳計畫,創造國際共同減碳效益。

台新新光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擔任金融觀點座談主持,聯同元大金控行政長暨永續長楊荊蓀、兆豐金控永續策略部主管李宛蓉、凱基金控資深副總經理暨永續長賴俐臻,共同從金融界觀點探討「碳有價」時代如何影響產業競爭差異化。講者分別說明採用內部碳定價的流程、標準與效益,且金融機構在碳有價時代扮演重要的氣候風險管理與資源分配角色,儘管本身於範疇一與範疇二的碳排占比偏低,但透過將資本導向永續創新,將是產業低碳轉型的關鍵推手。李鎮宇更強調,碳管理資訊是提供金融業者辨識客戶在碳定價趨勢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運輸及住商部門排碳佔全國三分之一,繼能源與製造部門成為國家減碳潛力點。本次研討亦從化學業、運輸業、建築業的角度,探討產業因應淨零減碳的挑戰與契機。由中山大學碳權中心組長佘健源主持產業觀點座談,與東聯化學協理俞瀛琁、臺北市立大學前瞻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組長羅時麒展開對話。優先著手能源效率改善,是產業及建築減碳上的高效率策略,如東聯化學及早透過研發投入進行製程改善及設備調整,有信心提出紮實自主減量計畫。張學孔指出,交通運輸上除了電動化、無碳化的推動,如何與公共運輸導向的城鄉規劃、都市設計結合,透過「推」、「拉」政策創造使用者行為改變,都是重要的考量。

作為 TW-ETS 制度試行的重要成員,台泥、台達電及中鋼公司代表亦在「綠色成長聯盟」場次中發表演說,分享減碳歷程與國際開發及合作成果,由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蔡宏政主持討論。台泥企業團營運總部副總經理暨永續長葉毓君分享台泥面對國際競爭壓力與減碳趨勢下,創造出低碳水泥的新營收成長,並呼籲工程政策應從防弊轉為績效導向,鼓勵低碳創新技術。中鋼公司環境保護處環保三組組長張致瑋分析國際鋼鐵業面對碳徵收作法,並期許臺灣即將進行TW-ETS制度,能借鏡國際推動作法經驗建立制度;而台達電子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更進一步聚焦分享台達電推動公司內部碳定價的十年珍貴學習經驗,有效為公司聚焦發展前瞻科技之綠色商機。綠色成長聯盟成員今年赴德國研習,對ETS制度下的國際產業競爭力有深刻體認,更有效縮短學習期程,透過實體交流突破研究瓶頸。

隨著碳費開徵與 TW-ETS 制度的推進,臺灣正逐步走向國際接軌的碳價時代。唯有透過健全的碳定價市場設計與各界積極參與,臺灣才能在全球淨零浪潮中站穩腳步,開創綠色成長的新契機。展望未來,主辦單位表示將持續透過碳定價論壇展開溝通,助力企業與國家攜手持續往永續之路邁進。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