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社福提案 公事所培力阿福食物銀行辦工作坊
【公事所提供】社福團體運作爭取企業資源挹注並非易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蔡錦昌結合實習課程,帶領學生團隊與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所設立的阿福食物銀行合作,透過多位社區夥伴的參與,針對阿福食物銀行「誰來午餐」專案舉辦「募資提案設計工作坊」集思廣益,協助在地社福團體。工作坊邀請澄楉永續有限公司CSR社會策略顧問翁皓梅擔任業師,透過多個成功募資案例的分享以及募資提案八大核心的講授,引領參與者進行分組討論,藉由各組成員的想法激盪,進一步梳理阿福食物銀行的優勢與可運用的資源,盼能以此次工作坊交流為基礎,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募資提案。
工作坊首先由公事所學生簡介「誰來午餐」的專案內容以及利用社會行銷知識所提出的「巡迴行動站」初步構想。業師翁皓梅進一步分享,企業募資不僅是「募款」,更重要的是「募人」與「募心」,強調與利害關係人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她指出募資是行動的成果,而服務則是將過程中感動人心的故事分享出去。翁皓梅同時也舉例說明,進一步歸納案例成功關鍵,以提供阿福食物銀行未來可借鏡之策略。
分組腦力激盪環節中,各組成員發想多元的專案構想。例如建議運用媒體曝光,或規劃拍攝形象與回饋影片,也有團隊提出透過故事敘述、數據佐證與服務據點展現組織特色,各組討論過程熱烈,充分展現跨界交流的成果。業師與社區夥伴也點出阿福食物銀行的亮點,包括實際走入案家提供服務、社區志工資源的豐富性、能發掘更多善心人士,擴大愛心行動的影響力。最後翁皓梅建議阿福善用自身優勢與多元通路,可以從小額長期捐款出發,逐步建立穩定資源基礎。
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執行長劉雅玲表示,對於阿福食物銀行這類沒有行銷部門的小型組織而言,此次工作坊提供了相當寶貴的機會,讓各方參與者能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實現產、官、學的合作願景,最後也衷心期盼能持續舉辦這類活動供大家集思廣益。阿福食物銀行新正氣站站長沈玉玲則認為本次工作坊非常有意義,同時也體認到網路與自媒體在募資提案上的重要性,尤其年輕人相較長輩們更懂得運用網路、媒體與文書工具,也提到他們雖然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但仍缺乏專業的行銷與企劃能力,因此需要更多年輕世代的人一起投入。
本次公事所「食物銀行服務升級與資源連結」計畫,獲得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產學合創.在地共榮: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2.0》補助支持,由公事所副教授蔡錦昌帶領系所學生共同規劃此次工作坊,希冀能透過多方參與者的想法激盪,進一步為在地社福團體發想合適的企業募資提案,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公共事務組編修)
工作坊首先由公事所學生簡介「誰來午餐」的專案內容以及利用社會行銷知識所提出的「巡迴行動站」初步構想。業師翁皓梅進一步分享,企業募資不僅是「募款」,更重要的是「募人」與「募心」,強調與利害關係人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性。她指出募資是行動的成果,而服務則是將過程中感動人心的故事分享出去。翁皓梅同時也舉例說明,進一步歸納案例成功關鍵,以提供阿福食物銀行未來可借鏡之策略。
分組腦力激盪環節中,各組成員發想多元的專案構想。例如建議運用媒體曝光,或規劃拍攝形象與回饋影片,也有團隊提出透過故事敘述、數據佐證與服務據點展現組織特色,各組討論過程熱烈,充分展現跨界交流的成果。業師與社區夥伴也點出阿福食物銀行的亮點,包括實際走入案家提供服務、社區志工資源的豐富性、能發掘更多善心人士,擴大愛心行動的影響力。最後翁皓梅建議阿福善用自身優勢與多元通路,可以從小額長期捐款出發,逐步建立穩定資源基礎。
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執行長劉雅玲表示,對於阿福食物銀行這類沒有行銷部門的小型組織而言,此次工作坊提供了相當寶貴的機會,讓各方參與者能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實現產、官、學的合作願景,最後也衷心期盼能持續舉辦這類活動供大家集思廣益。阿福食物銀行新正氣站站長沈玉玲則認為本次工作坊非常有意義,同時也體認到網路與自媒體在募資提案上的重要性,尤其年輕人相較長輩們更懂得運用網路、媒體與文書工具,也提到他們雖然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但仍缺乏專業的行銷與企劃能力,因此需要更多年輕世代的人一起投入。
本次公事所「食物銀行服務升級與資源連結」計畫,獲得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產學合創.在地共榮: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2.0》補助支持,由公事所副教授蔡錦昌帶領系所學生共同規劃此次工作坊,希冀能透過多方參與者的想法激盪,進一步為在地社福團體發想合適的企業募資提案,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