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不廢世代 青年循環行動點亮永續未來








【校責中心提供】2025年暑期,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團隊、臺南市新化社區大學共同舉辦「不廢少年的在地循環之旅」高中職生循環經濟主題營隊,集結30位來自南臺灣各地的高中職學生參與,展現青年世代對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的高度關注與行動力。
近年來,極端氣候、資源枯竭與塑膠汙染等環境危機日漸升溫,全球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傳,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與威脅不斷攀升。傳統的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模式導致資源過度開採與廢棄物大量產生,對地球生態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循環經濟強調從產品源頭設計耐用性、可維修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並透過維修、重複使用,最大化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產生。
本次營隊即以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為核心,安排專題講座、維修實作、實地參訪及行動方案發表。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剖析全球環境危機與線性經濟的衝擊,強調循環經濟對減緩全球暖化與資源枯竭的重要性,而南方修理聯盟志工則帶領學員親手修復家電、雨傘、腳踏車、農機具及舊衣再製,讓學生體會動手修復的樂趣,也學會珍惜物品、延長物命的實踐方法。
活動學員也前往慈濟新化環保教育站,親手操作回收物後端處理流程,體會回收物的清潔與分類之重要性,直面目前家戶回收物未被妥善清潔分類的現況。隨後,透過臺南市永康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的參訪,認識垃圾處理的過程,瞭解單靠焚化或末端處理無法解決垃圾問題,源頭減廢才是關鍵!許多學員表示,親眼見證垃圾堆積與處理困難後,更加明白減量、分類、循環再利用的重要,也開始反思自身的消費與丟棄習慣。
學員分組提出校園永續行動方案,除了針對「零剩食校園」與「無塑園遊會」提出創新提案外,更有學生提議設立「校園維修部門」,希望透過維修與改造,讓校園裡的舊物煥發新生,減少浪費,延長物品壽命。
「不廢少年的在地循環之旅」自舉辦以來,持續激發青年對永續議題的關注與行動力,今年營隊除了專業知識,更強調實作與團隊合作,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員也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所學,號召更多同儕加入不廢行列,讓永續影響力在青年世代間持續發酵。「不廢」種子在青年心中萌芽,期盼未來能持續擴大影響力,攜手更多學校與社區,為臺灣培育出更多具備永續思維與行動力的「不廢世代」。
(公共事務組編修)
近年來,極端氣候、資源枯竭與塑膠汙染等環境危機日漸升溫,全球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傳,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與威脅不斷攀升。傳統的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模式導致資源過度開採與廢棄物大量產生,對地球生態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循環經濟強調從產品源頭設計耐用性、可維修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並透過維修、重複使用,最大化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產生。
本次營隊即以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為核心,安排專題講座、維修實作、實地參訪及行動方案發表。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剖析全球環境危機與線性經濟的衝擊,強調循環經濟對減緩全球暖化與資源枯竭的重要性,而南方修理聯盟志工則帶領學員親手修復家電、雨傘、腳踏車、農機具及舊衣再製,讓學生體會動手修復的樂趣,也學會珍惜物品、延長物命的實踐方法。
活動學員也前往慈濟新化環保教育站,親手操作回收物後端處理流程,體會回收物的清潔與分類之重要性,直面目前家戶回收物未被妥善清潔分類的現況。隨後,透過臺南市永康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的參訪,認識垃圾處理的過程,瞭解單靠焚化或末端處理無法解決垃圾問題,源頭減廢才是關鍵!許多學員表示,親眼見證垃圾堆積與處理困難後,更加明白減量、分類、循環再利用的重要,也開始反思自身的消費與丟棄習慣。
學員分組提出校園永續行動方案,除了針對「零剩食校園」與「無塑園遊會」提出創新提案外,更有學生提議設立「校園維修部門」,希望透過維修與改造,讓校園裡的舊物煥發新生,減少浪費,延長物品壽命。
「不廢少年的在地循環之旅」自舉辦以來,持續激發青年對永續議題的關注與行動力,今年營隊除了專業知識,更強調實作與團隊合作,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員也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所學,號召更多同儕加入不廢行列,讓永續影響力在青年世代間持續發酵。「不廢」種子在青年心中萌芽,期盼未來能持續擴大影響力,攜手更多學校與社區,為臺灣培育出更多具備永續思維與行動力的「不廢世代」。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