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蛋」生 家樂福分享零售業食物與綠色轉型之路







【碳權中心提供】臺灣身為糧食高進口的島國,食物自主權僅約三成,在國際極端氣候影響全球時,具有高脆弱性。為此,家樂福作為臺灣高影響力的零售業者,支持在地農業與畜牧業,透過商業力量去改變源頭,轉向更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特別邀請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分享零售業者如何從一顆「蛋」開始推動友善動物、友善土地、友善你我的糧食生產,帶領企業走出一條共好的綠色轉型之路。
糧食系統高峰會針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提出五大行動路徑,包含:確保所有人能獲得安全營養的食物、轉向永續的消費模式、促進對自然有積極影響的生產、促進公平生計、建立抵禦脆弱性、衝擊和壓力的韌性。國立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蔡宏政在強調,永續發展不單是企業責任,更需全民共同參與。他指出永續轉型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是一場需要集體智慧的社會變革。「一個社會的品質不在於它的人均 GDP,而在於對待弱勢的態度。」一個人做這種事情很孤獨,但如果我們一起行動時,善念會激發善意,一群人就能走得更久、更遠,並形成時代精神。
蘇小真深入分析臺灣作為島國所面臨的永續挑戰。臺灣不僅受極端氣候影響,供電不穩與缺水問題日益嚴重,更面臨社會層面的風險,包括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與心理健康問題,這些都與環境風險相互關聯。針對這些議題,她希望家樂福成為「食物轉型的領導者」,並指出臺灣食物自主權僅約三成,大部分食材依賴進口,因而威脅農民生計,增加國際危機時的脆弱性。為解決食物浪費與分配不均的矛盾,家樂福積極與食物銀行合作,將賣場未售出的食品捐贈給弱勢家庭。她強調,支持地產地銷、重視傳統食物系統,是維護食物安全的重要策略。
她更進一步分享家樂福如何加入動物福利的倡議行列。家樂福自 2018 年開始推動「非籠飼雞蛋」(Cage Free),倡導更人道的動物飼養方式。傳統籠養方式對動物不友善,母雞因長時間困在 A4 紙張大小的狹籠裡而需常態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加上環境清潔常使用環境用藥,增加「藥殘蛋」的風險;且雞蛋常與雞糞混在一起,售前清洗過程容易去除蛋殼外層的天然保護膜,使得雞蛋更易變質,在缺乏完整冷鏈的一般銷售過程中,特別在夏季容易導致雞蛋腐壞,產生食品安全問題。非籠飼提供了符合動物福利的環境,讓牠們能夠自由走動、啄食、休息,健康的母雞所產出的雞蛋,也更安心美味。她強調:「吃進肚子的,更該重視源頭。所以從一顆蛋開始,永續其實就在我們食物當中。」
為了博得消費者永續支持,家樂福推出「從 i 開始」標誌,幫助消費者輕鬆識別符合永續標準的產品,包括有機產品、生態農業、永續漁業、在地生產等十大永續類別。蘇小真認為消費者可以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品牌。「當你選擇了,就會影響那些不是『i』的廠商開始改變」,目前在家樂福數萬項商品中,僅有兩千多項有「從i開始」標示,「我們希望市場才是最重要的改變的力量。」講座結尾時她強調,永續轉型是臺灣服務業和傳統產業提升價值的重要機會,若能從「我們的家」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能成為永續長,共同守護臺灣的未來。
此次推廣課程活動由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辦,旨在強化企業永續轉型意識,協助企業掌握循環經濟及綠色轉型策略,建立具體可行的永續發展模式。相關活動請見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網頁最新消息。
(公共事務組編修)
糧食系統高峰會針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提出五大行動路徑,包含:確保所有人能獲得安全營養的食物、轉向永續的消費模式、促進對自然有積極影響的生產、促進公平生計、建立抵禦脆弱性、衝擊和壓力的韌性。國立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蔡宏政在強調,永續發展不單是企業責任,更需全民共同參與。他指出永續轉型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是一場需要集體智慧的社會變革。「一個社會的品質不在於它的人均 GDP,而在於對待弱勢的態度。」一個人做這種事情很孤獨,但如果我們一起行動時,善念會激發善意,一群人就能走得更久、更遠,並形成時代精神。
蘇小真深入分析臺灣作為島國所面臨的永續挑戰。臺灣不僅受極端氣候影響,供電不穩與缺水問題日益嚴重,更面臨社會層面的風險,包括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與心理健康問題,這些都與環境風險相互關聯。針對這些議題,她希望家樂福成為「食物轉型的領導者」,並指出臺灣食物自主權僅約三成,大部分食材依賴進口,因而威脅農民生計,增加國際危機時的脆弱性。為解決食物浪費與分配不均的矛盾,家樂福積極與食物銀行合作,將賣場未售出的食品捐贈給弱勢家庭。她強調,支持地產地銷、重視傳統食物系統,是維護食物安全的重要策略。
她更進一步分享家樂福如何加入動物福利的倡議行列。家樂福自 2018 年開始推動「非籠飼雞蛋」(Cage Free),倡導更人道的動物飼養方式。傳統籠養方式對動物不友善,母雞因長時間困在 A4 紙張大小的狹籠裡而需常態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加上環境清潔常使用環境用藥,增加「藥殘蛋」的風險;且雞蛋常與雞糞混在一起,售前清洗過程容易去除蛋殼外層的天然保護膜,使得雞蛋更易變質,在缺乏完整冷鏈的一般銷售過程中,特別在夏季容易導致雞蛋腐壞,產生食品安全問題。非籠飼提供了符合動物福利的環境,讓牠們能夠自由走動、啄食、休息,健康的母雞所產出的雞蛋,也更安心美味。她強調:「吃進肚子的,更該重視源頭。所以從一顆蛋開始,永續其實就在我們食物當中。」
為了博得消費者永續支持,家樂福推出「從 i 開始」標誌,幫助消費者輕鬆識別符合永續標準的產品,包括有機產品、生態農業、永續漁業、在地生產等十大永續類別。蘇小真認為消費者可以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品牌。「當你選擇了,就會影響那些不是『i』的廠商開始改變」,目前在家樂福數萬項商品中,僅有兩千多項有「從i開始」標示,「我們希望市場才是最重要的改變的力量。」講座結尾時她強調,永續轉型是臺灣服務業和傳統產業提升價值的重要機會,若能從「我們的家」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能成為永續長,共同守護臺灣的未來。
此次推廣課程活動由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辦,旨在強化企業永續轉型意識,協助企業掌握循環經濟及綠色轉型策略,建立具體可行的永續發展模式。相關活動請見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網頁最新消息。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