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破解活化挑戰共培人才 中山管院USR跨院交流

【管理學院提供】教育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計畫」已邁入第8年,強調大學走出課堂教室,走入地方共同參與學習與實作,與地方社區共同解決真實問題。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計畫近日舉辦跨院交流講座,邀請曾任USR推動中心評估企劃組組長的暨南大學副教授劉明浩,以其豐富經驗探討大學如何突破教學疆界,與地方社區建立長期信任關係,推動地方活化並共同培育人才。

活動吸引校內外各界人士參與,包括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管理學院、西灣學院師生,以及社區發展協會、顧問公司等代表。與會者就USR計畫在地方發展中的侷限與可能性進行熱烈交流,探討大學如何肩負活化地方、共培人才的現況侷限和發展可能。

「如何說服未曾投入USR的教師參與計畫?如何凝聚共識與共同目標?」劉明浩以實際案例回應,他提到進入實境場域學習,並不是容易的教學工作,更不是追求亮點的教學成效,「能夠為每個利害關係人設身處地設想,是關鍵。」他強調USR不僅是研究或教學,更需同理地方需求,持續調整方案,以此推動地方與大學的學習生態轉型。

然而,並非所有行動方案與實驗都會成功。他認為也要有承認失敗的承擔力,很多事情其實徒勞無功,但仍須秉持信念持續去推動。他期許大學的培力足以引領學生走進社會現場,正確認識臺灣鄉土的現在、過去,思考未來。不僅是培力「都會」所需的專業技能,更以培力「國際、都會或鄉鎮」所需的社會創新人才為目標。

「我們究竟是在解決地方問題、帶動社區發展,還是僅將社區作為教學場域?」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計畫主持人郭瑞坤認為USR的核心價值應是共同解決並服務地方。前鎮區路中廟社區總幹事王月娥則直言,以社區立場而言,假使學校課程年年帶不同學生到社區做同樣的事情,社區會疲乏。但若能年年共解地方重要課題,合作才會長久、更具意義。

在一個多小時的討論交流中,與會者踴躍提問並分享心得,對USR計畫如何深化大學與地方的關係有更深理解。劉明浩特別強調,USR的核心在於如何幫助對方解決問題,以謙虛邀請的態度與社區共同學習與面對。

管理學院表示,這場跨院交流不僅促進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共識,也展現大學在USR計畫下轉型的潛力,進一步思索如何透過教育為地方創造實質影響,期許大學能以長期視角推動社區共榮,真正落實地方人才培育與社會責任,為臺灣的未來扎根。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