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向地方學習 跨院USR共培人才與實作






發佈日期:
2025-04-17
中山大學企管系博士生邱鈺雅提出,如何說服沒興趣的老師加入USR?如何溝通讓大家有共識、有共同任務目標?劉明浩以實際案例闡述表示,進入實境場域學習,並不是容易的教學工作,更不是追求亮點的教學成效,「能夠為每個利害關係人設身處地設想,是關鍵。」他說,USR不僅是研究或教學,更是要從大學和地方都有感的痛點,同理地設計、甚至不斷調整,才可能帶動學習生態的改變。
管院USR計畫主持人、公事所教授郭瑞坤教授指出,「我們究竟是與社區共同解決問題,帶動地方發展?或是將社區場域視為教學空間?就USR立場來說,我們應該是要共同解決和服務地方。」前鎮區路中廟社區總幹事王月娥則回饋,以社區的立場來說,假使學校課程年年帶不同學生到社區做同樣的事情,社區會疲乏。但如果社區有感受到每年都能和學校一起解決個地方的重要問題,那麼合作與成長才會長久。
然而,並非所有行動方案與實驗都會成功。劉明浩認為要有承認失敗的承擔力,他分享很多事情其實是徒勞無功的,但仍須秉持信念持續去推動。期許大學的培力,是足以引領學生走進社會現場,正確認識臺灣鄉土的現在、過去,思考未來。不僅是培力「都會」所需的專業技能,更以培力「國際、都會或鄉鎮」所需的社會創新人才為目標。
本次演講參與人員包括校內管院系所、西灣學院與校責中心,校外社區發展協會和顧問公司等單位,不同USR的利害關係人熱烈交流,大學如何肩負活化地方、共培人才的現況侷限和發展可能。會後討論近一小時,各依不同角度與立場地提問和回饋,學員無不收穫滿載。關於劉老師頻頻強調的:「如何幫助對方解決問題,以謙虛邀請的姿態,共同學習與面對。」充分體現了USR從教育部計畫走向大學轉型,不再只是學術本位的勞動服務,更重新定義大學的學術與社會價值,需要凝聚每位利害關係人,共同培力地方所需人才,共同為地方做事。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