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打造雙語校園 教師社群攜手提升EMI課程品保

【教發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推行「大專院校學生雙語計畫」邁入中程已三年,EMI課程開課數已達高原期。為協助教師了解EMI課程成效,提升全英語課程之數量及品質,並實現雙語校園,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研擬了數個課程品保計畫,並辦理EMI課程品保教學問卷說明會及教師社群活動,邀請全校各系所教師一同了解雙語品保的運作機制。

說明會由中山大學副教務長莊豐任主持並簡報EMI課程品保教學問卷,教師社群活動則邀請應用數學系兩位教師分享EMI課程品保經驗。莊豐任表示,為了擴增EMI課程數及提高課程品質,本學期將試行公版EMI課程品保教學問卷,該問卷適用於所有學門課程,以全校EMI課程作為施測對象。問卷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教師評量、助教觀察以及學生自評,每部分皆需針對個別學生的狀況進行評估,分別著重學生的學科能力,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文化意識。與會者當天均積極參與討論,現場教師也針對問卷用語提出改善建議期提升問卷效度,落實EMI教學品質的管控。

說明會後的教師社群活動,中山應數系助理教授鍾思齊分享了微積分教學搭配品保計畫的經驗。他表示,在中山大學甫任教時授課便恰逢嚴峻疫情,必須遠距教學,加上大一新生在課程銜接上的挑戰,因此採用了標準化的教材及統一的評分標準,與對應之EMI課程一起進行品保。他更在課餘時段額外提供學生輔導,也提供高中教材以利課程銜接。鍾思齊指出,微積分的內容極廣,要在有限時間內將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極為困難,因此他選擇用影片錄製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非同步學習,如此一來不但能增加教學內容,也能讓學生有效複習。他以這些方式於教學的內容及成效進行品保,鼓勵與會教師加入品保計畫,以掌握並提升授課品質。

另外,與鍾思齊合作的應數系助理教授翁鵬絜則分享自己在EMI微積分教學的心路歷程。他透過匿名問卷發現,英語聽力及專業知識能力的不足是學生在EMI課程中學習的最大阻力。因此他在課前提供中英術語表供學生參考,並在課堂中使用最簡單的英語解釋概念。此外,翁鵬絜強調品保計畫的目的是確認CMI與EMI課程的成效大致相同,因此,教師在轉換教學媒介語時,不應大幅改變授課模式,如此才能維持品保的效度。

中山大學教務長歐淑珍表示,為檢視英語教學品質、確保學生受教權益,國立中山大學於111年起即開始實施系級全英授課(EMI)品保計畫,113年更大規模以全校大一必修共同科目進行品質檢視,未來將持續深化雙語教育,並透過多種品保計畫,期望進一步掌握並提升EMI課程的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推動校園國際化,邁向卓越教學的新里程碑。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