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部落文化創新再造 原民講者創業分享

【南島中心提供】傳統文化能否與現代創業並行?部落資源如何轉化為品牌競爭力?國立中山大學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中山創業貨櫃基地與西灣學院聯合舉辦「文化 × 創業:讓傳統變成你的獨門商機!」微學分課程,邀請以「植物」為創業核心的兩位原民講者,分享透過自身經驗探索文化創新的多種可能。

活動第一階段,由來自那瑪夏南沙魯部落的布農族藝術家Aping Ismahasan(邱雅茹)帶領參與者製作原生植物花圈。與市售進口花材為主的作品不同,Aping運用臺灣原生植物,展現族人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包含黃藤、血桐花、巒大蕨、海金沙、無患子、楓香、狼尾草、假酸漿果實,以及來自隆昌部落的洛神花等,在當代透過藝術創作、讓學生藉由實作跟原生植物產生新的互動與連結。過程中,Aping也分享如何透過作品呈現人與土地的互動、莫拉克風災後部落的重生歷程,以及不同人生階段對生命與自然的觀察,她以蕨類為意象的作品,目前也於高雄市美術館《潮壤相接》特展展至4月20日。

第二階段則由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來自隆昌部落的阿美族學生Yimai(昌佳雯)分享創業歷程。從部落的洛神花田出發,她觀察到青年外流、盤商收購價等問題,決心透過異業結合與市場分析,創造新的部落商業模式。經過產品開發、市場調查與創業競賽的累積,她成功推出洛神花蘋果氣泡酒,並獲得教育部2024年「U-start原漾創業計畫」最高金額獎勵金。在許多時候,部落文化與傳統產業被邊緣化,但Yimai的洛神花蘋果氣泡酒結合了精釀技術、環保素材等市場競爭條件,也加入了具有溫度的部落記憶,讓原本被低價收購的經濟作物轉化為市場精品。

「文化 × 創業!」活動希望讓師生在學習現代工藝與創業思維的同時,也能進入原住民族的思維脈絡,理解來自不同生活經驗的經濟想像。策劃活動的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中山創業貨櫃基地等團隊,不僅提供長期的文化陪伴、創業輔導,也鼓勵每位學生發掘自身文化的潛力,創業的起點往往就在身邊——它可以來自熟悉的文化、日常的觀察,對生活的細微發現。中山大學南島中心主任兼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表示,當代產業發展不僅限於科技創新與流行趨勢,文化創業更是一種價值的實踐,「原民傳統將會成為臺灣社會找到創新與社會價值的重要路徑。」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