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真的泰酷辣! 跨文化工作坊感受多元魅力

【西灣學院提供】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舉辦「多元文化跨域工作坊-認識泰國」課程,邀請來自泰國的新住民語言教學支援人員兼多元文化講師娜緹雅(Natty),為師生帶來精彩文化體驗。娜緹雅在臺定居超過20年,擅長以親切、活潑的課程讓學生深入解泰國文化的多樣與精彩。

工作坊現場可見泰國文物與東南亞各國國旗一字排開,營造出濃厚的異國氛圍。娜緹雅親自示範吹奏多種不同的泰國樂器,如由竹子製作成的特色口琴,並細心講解泰國文物設計的精髓,讓學生們感受到泰國的迷人魅力。

娜緹雅首先詳細介紹泰國的背景知識,包含文化、歷史、宗教等,並帶領學生製作大象便便紙(PooPooPaper)書籤。大象便便紙以草食性動物的糞便為原料,經過收集、消毒、混合、上色與成型等步驟,搖身一變成為獨特且環保的紙製品。其主要原料來自大象糞便,因其保留大量植物纖維,是製紙的極佳選擇。學生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也學習泰國文化中環保與創意的結合。

娜緹雅分享泰國高友善度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特色,有泰拳、潑水節和水燈節等深具代表性的傳統活動,高達九成的佛教信仰更帶來文化團結。有趣的是,老師揭開關於泰式美食的迷思,例如臺灣製作月亮蝦餅的背後原因,以及臺灣人喜愛的椒麻雞等菜色實際上是泰國的街邊小吃,並不會在餐廳中被點單,種種差異都讓學生感到驚喜,更進一步感受泰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工作坊中,娜緹雅與泰國人廚師共同製作道地打拋豬肉飯,學生不僅品嚐道地的泰式風味,更透過泰國老闆娘的現場介紹,了解打拋豬的製作過程與臺泰飲食差異。學生也親自製作傳統甜點摩摩喳喳(Bubur cha cha),以椰奶、西米露、亞答籽與菠蘿蜜等為主要材料,製作過程有趣、甜點成品豐富,讓學生大呼過癮。

整日的工作坊,歡笑、美食、知識一氣呵成,娜緹雅精心設計的活動內容讓學生樂此不疲、讚不絕口。中山大學企管系大二蘇品甄表示,學到很多有關泰國特別的問話、歷史、地理,也動手做可愛的書籤,「甜點很喜歡!泰國氛圍感滿滿」;中山企管大二蔡宜蓁則說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親切」,課程內容很豐富,了解許多泰國的知識。

透過此次「多元文化跨域工作坊-認識泰國」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拓展國際視野,也促進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理解。娜緹雅以熱情與專業,將泰國的「泰有趣、泰好玩、泰美味」帶進教室,成為學生們心中難忘的學習歷程。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