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光影交織變換 劇藝系3課程聯合展演變裝燈光秀

【劇藝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燈光設計」、「劇場服裝設計」、「劇場服裝設計專題研討」3門設計課堂聯合展演,學生作品首度於實驗劇場進行「LET’S GO 變裝遊戲」期末動態秀。學生根據劇本設計服裝、針對服裝呈現運用燈光展演,充滿創意與想像的變裝遊戲,加入追求自由與解放的劇場服裝展演,共同見證光與影的變奏曲!

大二課程「劇場服裝設計」以《不男不女到彼岸》劇本為設計主題,每位學生展出1套服裝,作品融合了流動性,藉由拉鍊、扣子、魔鬼氈的機關設計,形象由女變男呼應劇情走向。大四「劇場服裝設計專題研討」主題則是《Play Games》劇本,每位學生展出3套服裝,分別呼應不同年齡階段的角色形象,除了將劇中「百衲被」的元素融入設計,更有人跳脫服裝架構,以織品設計出軟性積木供模特兒展演,使整體呈現更具有機性。值得玩味的是,整場秀呈現不以傳統服裝走秀T台布局,配合環形舞臺的概念以及具有符號性的燈光設計,使空間充滿未知與可能性,模特兒隨時會從不同角落出現。

服裝設計課程指導教師、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吳怡瑱說,為了讓學生了解劇場服裝的表演性概念,在大二「劇場服裝設計」課程中事先引導學生根據劇本分組探討表演性於社會結構中的演練現象,讓學生意識到女性從小到大被規訓的身體和穿著習慣即是不斷塑造著符合社會期待的女性定位。由此,學生學習到劇本中女變男的服裝換裝,等同於角色用來表達感受的語言、作為表演的要素之一,透過服裝論述父權體制與女性自主的表演性意涵。

高階的「劇場服裝設計專題研討」課程則是首次導入「劇場服裝設計實踐研究方法」,先以織品藝術為主軸進行軟雕塑的創作,再引導學生從實作中發現想專注的研究方向,進而衍伸出劇中角色的服裝創作理念和設計。這樣的實踐研究不同於一般從劇本切入的方式,反而是刻意為學生留出一方沉澱的空間,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索中融入理念想法。

此次動態展演形式則可視為一個濃縮版的劇場演出,帶領學生更深入認識劇場服裝設計的完整過程。因此,在展演的空間規劃上特別安排了多處走道和出入口,並且指定學生設計的劇場服裝必須在走道上完成脫掉乳房、脫掉裙子、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角色相互共演等表演動作。在中山劇藝系與其他跨領域科系學生齊力共同創作之下,最終產生精彩展現,同時也帶來新世代年輕人反思女性社會定位的強大內蘊。

燈光設計課程指導、中山劇藝系助理教授級專技教師鍾宜泰提到,學期課程將色彩學理論運用於實際的劇場展演之中。此課程學期初從「光與皮膚」、「光與服裝」、「場景配色」3個方向研究光的顏色與被照物之間的關係,學生分組實作後於課程時間分享成果。期末的動態走秀將3個方向的學習融合於實際演出,所有燈光設計專題課的修課學生都需要負責2至3套服裝的燈光設計,使用光的顏色、角度、形狀等元素,建立與服裝主題呼應的場景。學習歷程從理論、研究到展演,落實學用合一的教育理念。

參與設計的中山劇藝系三年級施妍尨表示,課程讓自己體驗到服裝的多樣性與創意,「結合舞台設計到演技表現都能感受到劇場的魅力。」中山劇藝大四的吳昀珊則認為課程將劇本與走秀結合是非常大膽的嘗試,但也非常成功。大三的楊竣程提及這堂課是系上第一次辦服裝展,不同於以往,「讓我們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並且讓服裝真正活起來,也讓我們嘗試更新的呈現模式」,他認為課程讓自己收穫滿滿。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