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探索環境永續解方 中山攜手家樂福關注在地農業

【校責中心提供】為提升大眾對於在地農業及環境永續的重視,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in89 駁二電影院合作推動公益包場,邀請中山師生與社區民眾免費觀賞紀錄片《種土》,同時搭配在地友善小農市集,吸引超過百位中山大學師生、社區民眾以及高雄在地農民共同參與。

《種土》為紀錄片《無米樂》導演顏蘭權透過8年時間,用影像紀錄下高雄兩位小人物,為實踐友善土地及有機農業而努力的故事。其中一位主角阿仁放棄竹科工程師高薪待遇的理想生活,整日泡在發臭的菜葉果皮中撿拾塑膠垃圾,嘗試製作有機堆肥。另一位主角安和則為在地農夫,以個人的人生哲學出發,進行有機蔬果的種植,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而兩人長年的努力,也在政府引進高科技產業,原農耕地被改劃為工業區土地,而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組長吳涵瑜表示,「期望培養出的人才不只望向科技業,也能同時關懷家鄉、認同土地」,中山大學作為高屏在地最重要的學術教育單位之一,長期與這塊土地緊密相連,許多師生透過課程、計畫走入社區農村,共同學習處理各項議題;隨著環境議題日愈受到重視,中山希望能透過學校串接各界資源,繼續陪伴在地邁向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則談到,她本身也是高雄出生長大的南部孩子,片中所記錄的是在高雄真實發生的故事,期待大家能從中獲得希望與感動。她同時呼籲「吃進肚子裡的應該要更重視與珍惜來源。」做為消費者,可以透過選購在地友善的農產品,支持本土農夫持續友善耕作,同時保障自己與家人的食安健康,讓正向力量可以循環永續。

活動當日,曾任教於中山大學社會系,擁有英國頂尖社會學博士學歷的李法憲分享,十多年前他有感於食安問題,毅然轉身成為全職農夫,目前在梓官經營農場。此次透過真實的影像紀錄瞭解臺灣農業所遭遇的困境,也共同思索邁向永續未來的解方。李法憲認為社會學家首重社會實踐,也期待透過與學校、社區之間的結合與多元推廣,讓更多民眾重視友善農業的議題。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