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跨領域探討「未來敘事」 歐洲科學院院士Christoph Bode文院開講

【外文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邀請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暨歐洲科學院院士 Christoph Bode來臺,他先後於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進行訪問,其系列演講與工作坊不僅為臺灣師生介紹最前沿的跨學科研究,更促進三校的合作及交流,為未來的跨校及跨國研究團隊奠下基礎。

Christoph Bode為國際知名的浪漫主義、敘事學和詩學專家,2013年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其有關「未來敘事」(Future Narratives)的研究不僅對敘事學有重大貢獻,亦受電影研究及遊戲研究的學者所關注。此研究專題獲歐洲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一百萬歐元的補助,而Bode 教授是德國首位獲得該補助的人文學者,也是全歐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文學學者。他亦擔任European Romantic Review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為Studies in RomanticismLiterature CompassRoutledge等知名期刊及出版商審稿。

Christoph Bode以「未來敘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由中山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盧家達主持,現場吸引了約二十位碩、博士生與多位教職員參與。Christoph Bode首先闡述了「未來敘事」與「過去敘事」在定義上的關鍵區別,指出前者的多線發展如何突破線性及因果關係的思維,彰顯未來的無窮可能,並以文學、電影及遊戲研究為例,系統地說明此一新穎的敘事方式在現代人文研究中的價值與應用。他特別將抽象的學術理論與人生抉擇相結合,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在不確定性及無法預測性中尋找意義,充分展現了未來敘事作為學術理論的實踐性與啟發性。

問答環節提問踴躍,反映聽眾對此主題的高度興趣。現場聽眾以文學及電影舉例發問,以釐清講座中的複雜概念,Christoph Bode耐心回應,旁徵博引以解釋未來敘事的不同面向及細節,加強聽眾對未來敘事的理解。活動結束後,他也與研究生在落日餘暉中繼續交流,分享他多年研究的心路歷程,讓學生有機會深入探討文學研究的相關問題,並解答他們在學術寫作上遇到的疑難雜症。

Christoph Bode也於中山大學文學院「文苑沙龍」主持跨領域工作坊,進一步探討了未來敘事的哲學涵意。該沙龍吸引了音樂系、哲學所及外文系的多位教授及研究生參與,總人數超過20人。他回顧演講的核心思想,並結合音樂與哲學實例進一步闡釋,不只外文領域師生受益,也啟發了其他專業師生。與會師生也分享了從自身領域出發的觀點,現場烈討論,成功促進跨領域的思想盛宴。

此次參與Christoph Bode巡迴訪問的大學皆表示師生在行程中獲益良多,有很深的啟發,尤其是對浪漫主義的理解,Christoph Bode亦非常感激各大學的熱情招待及安排,回國後仍對臺灣的人事非常懷念,更期待他日能再有機會與臺灣學者合作。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