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老後的未來 師生共學探訪日本福岡

發佈日期: 2025-01-08
【公事所提供】在高齡化社會趨勢下,如何營造讓長輩可以「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的環境和生活,作為高齡社會先行者的日本,有許多可以取經之處。國立中山大學「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計畫」日前組團到日本九州福岡參訪見學,由公事所教授彭渰雯與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吳亦昕共同領隊,帶領學生了解日本社會如何藉由官民合力,營造適合高齡者的生活空間及活動,並且感受到非營利組織強化社會韌性的積極角色。

首先參訪的是以創造「無障礙友善空間」聞名的福岡市天神地區,也就是福岡最大的商業購物和商務中心。二十多年前,天神曾是全國最嚴重的違法停車地區,充斥道路交通混亂、行人難安全行走等亂象。2006年,在地企業自主發起「 We Love天神協議會」(WLT),目標就是要改善天神地區的交通混亂和違法停車問題,並提升城市的可步行性,目前會員超過140個,由店家、企業、地主、租戶或住民組成,希望集結店家力量創造無障礙商圈社區。

WLT的工作重點包括針對交通混亂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例如串連店家共同配送以減少裝卸貨車流、改善公車站和單車停車位、獎勵開發商設置停車場,並藉此機會取消路邊停車格,讓人行空間更大等。此外,協會積極與政府合作,確保在城市規劃中納入民間的意見,並扮演居中溝通促成共識的角色。成果亮點還包括透過音樂月、時尚活動、步行派對等文化活動,讓原本評價不佳的天神逐漸成為國內外旅客的必訪地。2023年WLT更提出「新天神」願景,希望增加綠蔭、單車專用道和更多可坐下休息及活動的公共空間,透過地方治理與參與式社造,希望天神地區不僅限於商業與科技的發展,還要成為從兒童到老人,各種人都能舒適享受的地方。

負責解說的WLT幹事會委員榎本拓真帶領見學團走訪天神商圈的行人徒步區和地下街,指出一些貼心的設計。如人行道和馬路的高低差盡量降低但明確區隔;街道上有導盲犬專用廁所;地鐵出入口標示大字體且採灰底黃字以利視障者辨識;售票機考慮輪椅高度等。澎湖縣議員宋昀芝也是本次參訪團員之一,她認為天神地區能以「步行者友善」為營造核心,既改善交通混亂亦提升在地居民生活品質,又吸引許多遊客促進經濟成長,官民合作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另一個參訪點是在福岡市早良區,實踐「在地老化」「共生社會」模式的照護機構「和之家」。和之家的創立者是護理師,因為看不下醫院常發生老人被綁起來、穿多層紙尿褲的作法,2006年改建自己的住宅成為小規模多功能型照護機構,希望長輩可以在關愛的家庭氛圍下度過晚年。而為回應獨居高齡者增加及公營住宅照顧需求,和之家於2016年又在鄰近的四箇田國宅社區中的一樓開設「和之家四箇田」,並於其旁開設「四箇田茶之間」作為社區交流空間。「四箇田茶之間」像一間時尚的咖啡廳,舉辦各種活動促進高齢者的社會參與空間及網絡,也為社區居民提供支持和陪伴,是本次見學參訪地點。

福岡的高齡化比例已22.8%,四箇田地區的高齡比例更高達40.8%,因此「和之家」許多工作人員本身也是高齡者,職員平均年齡62歲,最近聘任的一位清掃人員79歲。和之家理事長宮川伸吾表示,會尊重每位長輩的工作能力,為其提供合適的支援安排,肯定高齡者的貢獻價值。因此僅服務18位老人的和之家,就有14位工作人員,正職兼職各半,超高照護比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隨著高齡社會壓力的日增,「和之家」對於長輩孤立、孤獨死、營造失智老人友善社區等課題,也需持續思考應對策略。

為此,「四箇田茶之間」致力與居民建立互相關懷的關係,除了讓社區長輩白天可以前來參加活動,同時有出租輪椅、助步器免費服務,也可提供長輩看護問題的諮詢,就連社區小孩跌倒受傷也可以來尋求醫護。更透過異業結盟,與不同年齡的人一起辦活動,例如摺紙、音樂會,舉辦「奇怪」菜單比賽。每個月舉辦一次社區共餐,也有近百人參加。見學團成員之一、領導力顧問公司執行長王聖源認為,台灣現有的社區照護據點也可以強化與社區的互動,並加入更多文化活動,創造長者的生活新價值,也促進社區住民間的共同感。

見學團在四箇田茶之間,同時聆聽了致力於社會設計的非營利組織donner le mot創辦人見野由美子的分享,她本身非常就是成功的女力發展典範。從1991年起擔任家庭主婦15年的見野由美子,因為積極參加社區活動,而被地方公民館詢問要不要工作,從此參與城鎮營造約十年。donner le mot成立於2018年,關懷面向非常多元,從社區活動、社會教育、公共空間市民活動、多文化共存、文化藝術和社會包容、高齡者社會參與、到兒童食堂民間企業媒合等。官方行政單位有問題時都會來諮詢,因此具有政策的實質影響力。

donner le mot目前的工作主軸有二,其一是透過藝術治療失智症患者,專注於高齡者社會參與和多文化共存的推動。見野女士提到,透過藝術能夠加強社會包容性,讓更多人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超越支持性關係,一起實踐新的關係,目前每天有30名失智者接受服務。另一個主軸則是成為「地區設計」的學校,鼓勵居民創造自己未來生活。特別是以小學為單位的地區,小區志工愈來愈高齡化,尋找後繼者都較困難,需要超越自治會,創造一些吸引年輕人的活動,例如每月一次的「我什麼都不是」食堂,提供年輕人不用介意身分、輕鬆交流的聚會,也吸引許多喜歡料理的長輩來參加,在活動中慢慢累積社會資本與韌性。

中山大學見學團隊此次九州訪問,看見了日本在步行者與高齡友善方面的良好作法。學員許麗華表示,很欣賞donner le mot 這樣的NPO,鼓勵個人將自己的想法、疑問說出來。因為你的需求或疑問,也可能是別人的需求或疑問。有機會表達出來,共同研議尋求共識及解決的方法,共創地域、社會進步,更能體會個人與團體、社會終能共榮共贏。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