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融多重探討 國際工作坊聚焦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
【中文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攜手「跨文化—共生—國際漢學」潛力國際研究群計畫,共同舉辦「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國際學術工作坊。主題聚焦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觀察書寫者在東西方帝國權力架構或現代文明與殖民處境下的不同層次體驗與反應,探索東南亞區域在東亞/世界圖景中的角色與作用,以及書寫者的自我認同與家國想像。透過這樣的視角,期望促進對東南亞地區的深入理解,創造相互照應與對話的空間,並為國際處境特殊、國家認同複雜多元的臺灣提供重要借鏡。
此次工作坊邀請來自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的學者與臺灣本地專家共同參與。活動以河內升龍大學升龍認知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兼副院長阮氏鶯的專題演講揭開序幕,她透過阮朝嗣德時間的重要官員、文史作家潘叔直《四方蘭譜》的解析,展現越南遊記文學如何結合歷史、地理與詩學,豐富了我們對東南亞行旅書寫的理解。
工作坊報告內容豐富多元,展現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的豐富樣貌。第一場次由升龍大學中文系主任阮氏中秋與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社會科學與文學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武氏青簪教授發表報告。阮氏中秋透過18至19世紀越南漢文行旅文學的介紹,闡述其如何反映當地歷史背景與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武氏青簪則以阮伯卓的《汗漫遊記》為例,剖析越南知識分子在殖民時代的政治旅行及其對日本與中國的觀察,也展現漢文書寫在跨文化思考中的重要性。
第二場主講者為升龍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莊秋君與文郎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阮進立。莊秋君聚焦越南使節的宦遊詩作,探討使節如何透過詩歌呈現對異地的文化觀察與家國情懷;阮進立則探討南洋華人文學中的探險與生存敘事,特別以華人作家蟄蠻《越南狩獵回憶錄》為例,分析文本中對自然與文化互動的描寫。
清華大學華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邱彩韻與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何啟才於第三場次發表報告。邱彩韻以新加坡著名南洋學家許雲樵的行旅書寫為核心,探討他如何結合歷史考證與文化詮釋,展現出學者視角下的跨文化行旅;何啟才則聚焦魯白野的《馬來散記》與《獅城散記》,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流放經驗與身份認同的探尋。
第四場由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文車與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主講。黃文車以新馬華僑領袖黃乃裳的〈波羅洲人物記〉為切入點,探討其對婆羅洲歷史與族群的細膩記錄;羅景文則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為核心,揭示書寫者在帝國與殖民秩序中的文化體驗與現代性觀察。
工作坊氣氛熱絡融洽,與會學者也對於中山大學山海美景讚不絕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和中文系主任杜佳倫亦親臨會場,不僅向與會學者致上歡迎之意,更討論到未來跨校之間緊密交流與合作的可能性。活動召集人羅景文表示,此次工作坊深化了東南亞行旅書寫研究的重要性,討論了文本的跨文化詮釋與時空交錯的書寫策略,突顯此領域在文化理解與國際交流中的潛力,也為研究臺灣與東南亞的歷史連結提供了豐富啟示,期望吸引更多學者共同推動相關研究。
(公共事務組編修)
此次工作坊邀請來自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的學者與臺灣本地專家共同參與。活動以河內升龍大學升龍認知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兼副院長阮氏鶯的專題演講揭開序幕,她透過阮朝嗣德時間的重要官員、文史作家潘叔直《四方蘭譜》的解析,展現越南遊記文學如何結合歷史、地理與詩學,豐富了我們對東南亞行旅書寫的理解。
工作坊報告內容豐富多元,展現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的豐富樣貌。第一場次由升龍大學中文系主任阮氏中秋與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社會科學與文學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武氏青簪教授發表報告。阮氏中秋透過18至19世紀越南漢文行旅文學的介紹,闡述其如何反映當地歷史背景與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武氏青簪則以阮伯卓的《汗漫遊記》為例,剖析越南知識分子在殖民時代的政治旅行及其對日本與中國的觀察,也展現漢文書寫在跨文化思考中的重要性。
第二場主講者為升龍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莊秋君與文郎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阮進立。莊秋君聚焦越南使節的宦遊詩作,探討使節如何透過詩歌呈現對異地的文化觀察與家國情懷;阮進立則探討南洋華人文學中的探險與生存敘事,特別以華人作家蟄蠻《越南狩獵回憶錄》為例,分析文本中對自然與文化互動的描寫。
清華大學華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邱彩韻與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何啟才於第三場次發表報告。邱彩韻以新加坡著名南洋學家許雲樵的行旅書寫為核心,探討他如何結合歷史考證與文化詮釋,展現出學者視角下的跨文化行旅;何啟才則聚焦魯白野的《馬來散記》與《獅城散記》,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流放經驗與身份認同的探尋。
第四場由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文車與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主講。黃文車以新馬華僑領袖黃乃裳的〈波羅洲人物記〉為切入點,探討其對婆羅洲歷史與族群的細膩記錄;羅景文則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東南亞漢文行旅書寫為核心,揭示書寫者在帝國與殖民秩序中的文化體驗與現代性觀察。
工作坊氣氛熱絡融洽,與會學者也對於中山大學山海美景讚不絕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和中文系主任杜佳倫亦親臨會場,不僅向與會學者致上歡迎之意,更討論到未來跨校之間緊密交流與合作的可能性。活動召集人羅景文表示,此次工作坊深化了東南亞行旅書寫研究的重要性,討論了文本的跨文化詮釋與時空交錯的書寫策略,突顯此領域在文化理解與國際交流中的潛力,也為研究臺灣與東南亞的歷史連結提供了豐富啟示,期望吸引更多學者共同推動相關研究。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