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AI求才/中山大學與緯創開課 客製化培育引領產學合作
高雄近來成為超微、輝達晶片大廠進駐設立研發中心的熱門城市,帶動AI熱潮與話題,AI人才更是炙手可熱,位於西子灣的國立中山大學做為南方唯一一所頂大,校長李志鵬表示,因應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中山大學必須培育更多人工智慧領域優秀人才,責無旁貸。
台灣半導體生產製造世界最先進高階晶片,掀起AI人工智慧浪潮,AI核心是晶片,使得半導體和AI發展緊密連結在一起,當台積電宣布2025年將在高雄廠量產2奈米高階晶片,晶片大廠超微、輝達、思愛普都到亞灣設立研發中心,數十家半導體供應鏈下游廠商相繼進駐,一夕翻轉高雄,宛如成了半導體城市。
中山校長:我半導體供應鏈模式 他國無法取代
曾在國科會任職的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指出,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很強大的供應鏈,在台灣小島有超過1000家半導體廠商,距離很近、溝通很方便,客戶可能走路就會到了,或坐高鐵一、兩個小時往返。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模式,有彈性、效率高、又可以把成本降到很低,這個優勢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取代的。」儘管領先地位難以撼動,但李志鵬也點出半導體是非常需要水、電、土地的產業,台灣資源有限,半導體要再成長、更具有影響力,必須往外擴張,但卻引發不少人憂慮半導體到海外布局,人才、技術外移,可能掏空台灣。
李志鵬認為,核心技術都留在台灣了,其實不需太過擔心,反而台灣半導體國際化,有助讓影響力擴大,尤其台灣地緣政治複雜,把半導體合作國家變成戰略夥伴,是外交無形力量的延伸。
「半導體或AI人才在國際流動也很正常,不要怕人才外流,重點是強化台灣本身在AI和半導體競爭力,培育更多、更優質的高科技人才,跟國際接軌。」
中山設半導體+AI雙軌學程 輝達點名合作
中山大學2年前就成立半導體學院,規畫半導體和AI雙軌學分學程,開設一系列人工智慧導論、人工智慧理論與應用、邊緣裝置人工智慧晶片設計應用專題等相關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培育產業所需的半導體人才。
輝達也是因為看中這個育才學院,執行長黃仁勳今年6月抵台,就點名要跟中山大學合作培育AI相關人才,雙方準備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創新中心,展開前瞻產學合作計畫。
每年挹注數千萬元 台積也攜手人才培育
台積電人才培育招募處也與中山大學積極洽談STEM人才培育計畫,從核心的電機、材料、化學、物理到跨域人文、社會、管理學院等,所需人才相當廣泛,每年將以數千萬元資金挹注進行5到7年長期合作。
中山大學卓越研發量能,還幫助台灣半導體攻進國際大廠。光電系洪勇智教授協助國內元澄半導體,打入超微矽光子研發團隊,超微、元澄也將攜手在亞灣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由洪勇智兼任元澄半導體技術長,負責超微和AI專案,共同發展應用在AI矽光子高速互連的技術。
光電系朱安國與魏嘉建兩位教授也會參與元澄半導體與中山大學產學合作計畫,研發下世代矽光子所需的信號處理與光子封裝技術,在人才培育方面,超微與光電系將合作開設矽光子人才培育新型專班,培育未來矽光子人才。
客製化人才 中山幫產業量身訂做課程
「中山大學幾乎是客製化產業所需人才。」李志鵬說,除了幫產業量身訂做課程,也幫學生畢業銜接職場,例如今年工學院成立積體電路設計研究所,跟緯創資通合作「AI跨域應用產業碩士專班」,學生畢業後進入緯創擔任研發工程師,補足AI人才缺口。
李志鵬說,應用AI方面,各學院、各系所學生幾乎都會拿AI當工具使用,例如分析大數據、整理資料、遠端監測等,甚至前年chatGPT問世,中文系、外文系也感受到很大壓力,主動希望學校替他們成立平台,找出怎麼與AI結合,今年11月行政團隊、跨領域研究豐富經驗老師,特地到文學院跟學生座談,協助進行跨領域AI學習。
在半導體和AI人才培育以外,中山大學也鼓勵教授透過產學合作投入研發產業所需尖端技術,例如用於水下救難和國防需求的AI晶片設計、通訊研發的AI技術、水產養殖管理系統和中醫精準醫療自動化舌診的AI系統,以及獨步全球的矽光子光纖陀螺儀技術,對軍事、飛彈、衛星、無人機等應用都有很大潛力,為台灣產業維持領先地位做出具體貢獻。
2024-12-12/聯合報/高教視窗/記者郭韋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