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鹽埕依存地景 「港都中的幸福未滿」展高齡社區韌性
【校責中心提供】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HISP)攜手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等社會組織,於高雄原愛國婦人會館策劃「港都中的幸福未滿」展覽。內容揭示高雄在都會化進程中,勞工、移民等經濟弱勢群體的處境,並以鹽埕區為場域,探討高齡社區的韌性與轉變。
為了尋找社區面臨環境轉變時,民眾如何因應外在衝擊,持續保有在地生活機能,中山大學HISP港區召集人宋世祥說明,計畫團隊以「依存地景」(carescape)為理論核心,深蹲高雄發展最早的商業區鹽埕,了解長居於此地的居民,如何面對不同時代下的產業變化。同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藝術策展形式,與大眾共同探討韌性社區的議題,他認為,透過展覽這樣的媒介進行社會對話,是連結在地經驗與公共議題的重要機制。
展覽刻意命名為「港都中的幸福未滿」,反映了號稱「幸福城市」的政治口號下,仍存在著不同族群為了生存與生活持續掙扎努力著。內容展示了鹽北高齡居民的生活依存地圖、居民故事集錦,探討過去商業繁盛時興建的住商混合大樓,在光華退去後,如何承載著社區互助網絡。取材於研究團隊運用依存地景框架,分析在地居民個人生命歷程、社會期望和經濟環境對照護依存網的影響。由於鹽北地區主要以長者為多,團隊特別關注移動與交通、健康狀況變化等如何重塑社交網絡,以及空間使用社區互動的影響。
展覽期間團隊也規劃社區走讀活動,由博士後研究員黃紫翎帶領民眾深入老城區,與當地里長和資深居民接觸,了解空間環境在產業變遷中的移轉。如在愛河支流上打造的大溝頂市場,過去因鄰近港口而興盛一時,但也得同時面對水患的隱憂,進而發展出獨特的社區韌性。府北區域的住戶多為高齡居民,展示彼此互助的生活,從分享食材到照應病痛,即便在城中城事件後,社區凝聚力不減反增,此外也有在地大樓管理員分享社福機構與住戶間的日常連結。
展覽過程同步搭配專題講座「從依存地景角度看都會過渡社區的發展與挑戰」,包含黃紫翎分享田野調查成果,指出依存地景理論有助理解空間如何影響照護依存關係的形成,而走讀觀察到的互助網絡,正是未來高齡社會的重要社區資產。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退休副教授陳武宗與團隊對談時指出,鹽埕區北段高齡人口已超過28%,是探討臺灣早期傳統都市邁向超高齡化的寶貴研究場域。與會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鄭麗珍以臺北萬華為例,強調政府、大學與社福團體協力的重要性;在地居民則回饋90多歲祖母的生命經驗,呈現了高齡者因體能下降導致生活圈限縮住家的挑戰。中山HISP團隊更指出,觀光導向的發展模式可能壓縮在地長者的生存空間,亟需政策調整。
「港都中的幸福未滿」於原愛國婦人會館展至12月22日,每周一、二休館。期待引發更多社區韌性與都市發展的深度對話,為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的臺灣社會,找出面對未來生活的應變之道。
(公共事務組編修)
為了尋找社區面臨環境轉變時,民眾如何因應外在衝擊,持續保有在地生活機能,中山大學HISP港區召集人宋世祥說明,計畫團隊以「依存地景」(carescape)為理論核心,深蹲高雄發展最早的商業區鹽埕,了解長居於此地的居民,如何面對不同時代下的產業變化。同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藝術策展形式,與大眾共同探討韌性社區的議題,他認為,透過展覽這樣的媒介進行社會對話,是連結在地經驗與公共議題的重要機制。
展覽刻意命名為「港都中的幸福未滿」,反映了號稱「幸福城市」的政治口號下,仍存在著不同族群為了生存與生活持續掙扎努力著。內容展示了鹽北高齡居民的生活依存地圖、居民故事集錦,探討過去商業繁盛時興建的住商混合大樓,在光華退去後,如何承載著社區互助網絡。取材於研究團隊運用依存地景框架,分析在地居民個人生命歷程、社會期望和經濟環境對照護依存網的影響。由於鹽北地區主要以長者為多,團隊特別關注移動與交通、健康狀況變化等如何重塑社交網絡,以及空間使用社區互動的影響。
展覽期間團隊也規劃社區走讀活動,由博士後研究員黃紫翎帶領民眾深入老城區,與當地里長和資深居民接觸,了解空間環境在產業變遷中的移轉。如在愛河支流上打造的大溝頂市場,過去因鄰近港口而興盛一時,但也得同時面對水患的隱憂,進而發展出獨特的社區韌性。府北區域的住戶多為高齡居民,展示彼此互助的生活,從分享食材到照應病痛,即便在城中城事件後,社區凝聚力不減反增,此外也有在地大樓管理員分享社福機構與住戶間的日常連結。
展覽過程同步搭配專題講座「從依存地景角度看都會過渡社區的發展與挑戰」,包含黃紫翎分享田野調查成果,指出依存地景理論有助理解空間如何影響照護依存關係的形成,而走讀觀察到的互助網絡,正是未來高齡社會的重要社區資產。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退休副教授陳武宗與團隊對談時指出,鹽埕區北段高齡人口已超過28%,是探討臺灣早期傳統都市邁向超高齡化的寶貴研究場域。與會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鄭麗珍以臺北萬華為例,強調政府、大學與社福團體協力的重要性;在地居民則回饋90多歲祖母的生命經驗,呈現了高齡者因體能下降導致生活圈限縮住家的挑戰。中山HISP團隊更指出,觀光導向的發展模式可能壓縮在地長者的生存空間,亟需政策調整。
「港都中的幸福未滿」於原愛國婦人會館展至12月22日,每周一、二休館。期待引發更多社區韌性與都市發展的深度對話,為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的臺灣社會,找出面對未來生活的應變之道。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