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當AI遇上人類 「不完美」才是獨特魅力

發佈日期: 2024-11-18
【人科學程提供】隨著數位藝術和視覺文化迅速發展,AI技術在圖像創作領域中的應用成了現今熱門話題。然而,AI的創作成果同時也引發了當代學者與藝術家對視覺藝術真實性、原創性以及其意涵的深入思考。為此,國立中山大學與駁二駐村藝術家合作,舉辦「Rethinking Image Creation: The Art of Manual vs. AI-Driven Imagery」藝術工作坊,邀請國際交流學生探索AI生成圖像與人類手工藝術創作之間的對比,並鼓勵學生深入思考人類藝術中蘊含的理念與感情。

工作坊由於駁二駐村的泰國藝術家 Samak Kosem與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一同帶領國際學生走入生成式AI藝術的世界,重新思考人類圖像創作技術的價值,並學習如何將個人人生經驗轉化為觸動人心的藝術表現。

第一部分為「沒有 AI 的概念圖像製作」。人類學專業出身的教授宋世祥引導學生思考:現在的我們都非常熟悉於生成式AI的應用,習慣了只要將「提示語」(prompt)與指令提供給生成AI,AI機器人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產出精美且準確的成品,以縮短、簡化我們的創作歷程,使創作效率大幅提高。然而,我們是否想過若是將這些關鍵字丟給「人類」發揮會發生什麼事呢?

學生們為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最棒的晚餐」寫下提示語,再交由現場另一夥伴以手繪的方式互相畫出對方所描述的場景。過程中學生以最簡單的色鉛筆、彩色筆等繪圖工具作為媒介,盡情展現各自獨特的繪畫技巧與溫度。經過一系列體驗,學生發現:「人類創作的珍貴之處在於不完美」、「有缺陷才是人類最獨特的魅力」。

第二部分則是駁二駐村藝術家 Samak Kosem引領學生進行圖像創作田野筆記(Fieldnotes)——「留下的訊息(Left Message)」。同樣也有人類學家身份的的藝術家,以在高雄跳蚤市場發現的「電話卡」作為出發點,學生們試著使用各熟悉的語言撰寫反思性筆記,將電話卡與「生活中留下了什麼」主題進行連結,透過文字記錄下相關的個人或社會經歷。過程鼓勵學生思考如何讓文字與所提供的視覺物件產生互動,「腦補」出背後的故事,以創造出具有連貫性且賦有意義的對話。而學生也在此體驗中,獲得寶貴的機會以深掘塵封已久的記憶並與自我對話,喚起個人記憶和失落感。

「Rethinking Image Creation: The Art of Manual vs. AI-Driven Imagery」藝術工作坊透過兩位人類學家以別緻的視角切入藝術的領域,帶領學生們試著從文化的角度去觀察與體驗藝術創作過程,促使國際學生以更多元、廣闊的觀點,反思現代人類藝術的價值與必要性。

本活動由駁二藝術特區駐村組主辦,中山大學高教深耕共學.實踐計畫、厚數據創新實驗室協力共同舉辦。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