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感共生對話 中山大學攜無垢首辦實踐研究工作坊
【劇藝系提供】縝密籌備歷時8個月,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和研發處主辦,劇場藝術學系、「跨文化共生國際漢學」潛力研究群、台灣舞蹈研究學會協力辦理《身體感的實踐與澄明:氣,介於由身體開闢的時空間距之中》綜合學術活動,聚焦身體感的藝術實踐和論述,借鏡「氣之功夫論」揉和人文藝術跨領域中關於實踐研究(Practice as Research)的學術探討,試圖帶來氣學思想面向的在地化新視野,串連起古典與當代、東方與西方、創作與理論的相互對話。
活動特邀榮獲國家文藝獎的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麗珍,帶領舞團總排練蔡必珠、首席女舞者吳明璟、首席男舞者李亙卬、舞者黃彥智、李仲希、顏靖丞等共6名教師團隊,為本活動量身規劃開設跨領域身體工作坊,融合實踐研究的特色,指導參與活動之學員自主學習與共同創作。
綜合學術活動首先以《來自《觀》—— 觸身有情》舞作震撼呈現,學員得以近距離一睹男女首席舞者的身軀之間,為刻意維持一絲縫隙、因而帶來極為緩慢卻又巧妙蘊含著兩方勁力的抗衡與流動,為工作坊的命題「空間開闢」開啟了透過觀賞而獲得的身體感受之序章。
林麗珍親自解說和示範無垢身體訓練的基本功中心軸8部位、靜坐以及勁走,並由蔡必珠以及所有無垢教師團隊一起協助指導學員。在現場鼓聲的打擊節奏中,生動有趣的練習活動啟發了學員從身體的內外雙向去探索自身脊椎的鬆解狀態、以及自身與他人之間的空間關係。隨著鼓聲急遽,林麗珍更促發學員進入一種「無」的狀態,猶如一顆顆的種子,忘情地將腳掌用力踏鑽入舞蹈地板之中,而發出聲聲的巨響、同時雙手高舞著向天際延伸,眾人的身體成為了共鳴體,發出來自原始如嬰孩的吶喊聲。
除了身體訓練之外,活動安排演講凸顯所依循之創作實踐結合學術研究的知識生產方法。「身體感的實踐與澄明」跨領域學術講座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楊儒賓探詢舞蹈作為最古老的哲學研究方法的源起,論述「從無中舞出天下」的太初之道,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則以自身15年的農耕與植花勞務的體悟,舉證說明一種「以身體為方法的田園澄明之道」。另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陳雅萍解析無垢獨舞〈潮〉(2017)可比擬為「疊韻與行動波迴圈」的舞蹈動作,達到了大地之母蓋婭的「行星之力」,並體現了莊子〈逍遙遊〉的鯤鵬之變。
「氣興踐形:舞蹈與劇場設計的實踐研究」個案分享中,壞鞋子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宜瑾分享其舞團於歷年關懷環境與土地議題的創作實踐中,所發展出來作為世界通道的「àn身體」訓練方法。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吳怡瑱分析其參與編創之《聲妖錄》(2022)的發展歷程,如何從混合氣學思想與海德格現象學的理論基底,來延伸定調表演作為一種「宇宙中心觀點」的物件使用技術,並由此讓日常物件之聲響中的不尋常獲得溢出的空間,轉而引動觀眾感受某種動態生態場的神聖經驗。
「開放排練場」活動由小組學員自主進行小品共創與排練,將林麗珍教導的基本功融入各小組的創意之中。最後學員的分組呈現展現出驚人的完整度,最長的小品長達將近8分鐘,難以相信大多數來自非舞蹈與表演背景的學員,藉由僅1小時的排練時間即達到如此優異的成果。林麗珍於學員小品呈現後的研討時間中,更進一步引導學員分享想法,以及透過肢體的練習活動來更深入地體會舞中的無我狀態、還有在此狀態中由身體所開闢的空間,精準且完美地首尾回應本活動的次標題「氣,介於由身體開闢的時空間距之中」。
受林麗珍真誠動人的生命力感染,學員熱情積極參與,收穫感動且滿足的笑容。高雄女中高一生顏卉文積極提問,希望更了解新接收的知識,學員呈現後的研討活動中,她接受林麗珍老師親自引導,嘗試在急速的重複練習中抓到由身體核心所帶動的動作變化,顏卉文開心流淚對林老師表示,「覺得自己似乎消失了,只剩下核心部位的瞬間穩立」。來自新北市的學員黃雅莙近年因車禍受傷,參與林麗珍老師的工作坊後讓她重拾生命的鬥志,因此她再度報名特地南下參與,相當開心能夠近距離且長時間向林麗珍老師請益。不少學員回饋認同活動優質,除了將無垢工作坊帶到南台灣之外,還加入了一般工作坊中難以聽到的學術討論。認為能夠親聆林麗珍老師與楊儒賓院士、賴錫三院長、陳雅萍教授、莫加南主任等學者專家們暢聊關於身體實踐的研究與創作經驗「十分過癮」。
與會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莫加南認為,舞蹈作為一個極佳的媒介,不但能夠讓人體會到美,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思索生命的哲理。中山文院院長賴錫三表示,無垢工作坊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大學的社會責任,大學提供場域讓作為整體社會一員的學員能夠透過身體的參與實踐,也就是身體的舞動,來抒發出內心最動人的吶喊,體悟自然與人之間的共生關聯。因而舞蹈不再僅是關於肢體技巧的訓練,更是我們得以運用來訴說群我情懷的方法,而且可以再更大範圍地擴展至對自然的關懷,重新認識到包含人類的宇宙並非為單一且固定不變的、而是依循著萬物的多樣性而有著動態多元的可能。
(公共事務組編修)
活動特邀榮獲國家文藝獎的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麗珍,帶領舞團總排練蔡必珠、首席女舞者吳明璟、首席男舞者李亙卬、舞者黃彥智、李仲希、顏靖丞等共6名教師團隊,為本活動量身規劃開設跨領域身體工作坊,融合實踐研究的特色,指導參與活動之學員自主學習與共同創作。
綜合學術活動首先以《來自《觀》—— 觸身有情》舞作震撼呈現,學員得以近距離一睹男女首席舞者的身軀之間,為刻意維持一絲縫隙、因而帶來極為緩慢卻又巧妙蘊含著兩方勁力的抗衡與流動,為工作坊的命題「空間開闢」開啟了透過觀賞而獲得的身體感受之序章。
林麗珍親自解說和示範無垢身體訓練的基本功中心軸8部位、靜坐以及勁走,並由蔡必珠以及所有無垢教師團隊一起協助指導學員。在現場鼓聲的打擊節奏中,生動有趣的練習活動啟發了學員從身體的內外雙向去探索自身脊椎的鬆解狀態、以及自身與他人之間的空間關係。隨著鼓聲急遽,林麗珍更促發學員進入一種「無」的狀態,猶如一顆顆的種子,忘情地將腳掌用力踏鑽入舞蹈地板之中,而發出聲聲的巨響、同時雙手高舞著向天際延伸,眾人的身體成為了共鳴體,發出來自原始如嬰孩的吶喊聲。
除了身體訓練之外,活動安排演講凸顯所依循之創作實踐結合學術研究的知識生產方法。「身體感的實踐與澄明」跨領域學術講座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楊儒賓探詢舞蹈作為最古老的哲學研究方法的源起,論述「從無中舞出天下」的太初之道,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則以自身15年的農耕與植花勞務的體悟,舉證說明一種「以身體為方法的田園澄明之道」。另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陳雅萍解析無垢獨舞〈潮〉(2017)可比擬為「疊韻與行動波迴圈」的舞蹈動作,達到了大地之母蓋婭的「行星之力」,並體現了莊子〈逍遙遊〉的鯤鵬之變。
「氣興踐形:舞蹈與劇場設計的實踐研究」個案分享中,壞鞋子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宜瑾分享其舞團於歷年關懷環境與土地議題的創作實踐中,所發展出來作為世界通道的「àn身體」訓練方法。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吳怡瑱分析其參與編創之《聲妖錄》(2022)的發展歷程,如何從混合氣學思想與海德格現象學的理論基底,來延伸定調表演作為一種「宇宙中心觀點」的物件使用技術,並由此讓日常物件之聲響中的不尋常獲得溢出的空間,轉而引動觀眾感受某種動態生態場的神聖經驗。
「開放排練場」活動由小組學員自主進行小品共創與排練,將林麗珍教導的基本功融入各小組的創意之中。最後學員的分組呈現展現出驚人的完整度,最長的小品長達將近8分鐘,難以相信大多數來自非舞蹈與表演背景的學員,藉由僅1小時的排練時間即達到如此優異的成果。林麗珍於學員小品呈現後的研討時間中,更進一步引導學員分享想法,以及透過肢體的練習活動來更深入地體會舞中的無我狀態、還有在此狀態中由身體所開闢的空間,精準且完美地首尾回應本活動的次標題「氣,介於由身體開闢的時空間距之中」。
受林麗珍真誠動人的生命力感染,學員熱情積極參與,收穫感動且滿足的笑容。高雄女中高一生顏卉文積極提問,希望更了解新接收的知識,學員呈現後的研討活動中,她接受林麗珍老師親自引導,嘗試在急速的重複練習中抓到由身體核心所帶動的動作變化,顏卉文開心流淚對林老師表示,「覺得自己似乎消失了,只剩下核心部位的瞬間穩立」。來自新北市的學員黃雅莙近年因車禍受傷,參與林麗珍老師的工作坊後讓她重拾生命的鬥志,因此她再度報名特地南下參與,相當開心能夠近距離且長時間向林麗珍老師請益。不少學員回饋認同活動優質,除了將無垢工作坊帶到南台灣之外,還加入了一般工作坊中難以聽到的學術討論。認為能夠親聆林麗珍老師與楊儒賓院士、賴錫三院長、陳雅萍教授、莫加南主任等學者專家們暢聊關於身體實踐的研究與創作經驗「十分過癮」。
與會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莫加南認為,舞蹈作為一個極佳的媒介,不但能夠讓人體會到美,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思索生命的哲理。中山文院院長賴錫三表示,無垢工作坊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大學的社會責任,大學提供場域讓作為整體社會一員的學員能夠透過身體的參與實踐,也就是身體的舞動,來抒發出內心最動人的吶喊,體悟自然與人之間的共生關聯。因而舞蹈不再僅是關於肢體技巧的訓練,更是我們得以運用來訴說群我情懷的方法,而且可以再更大範圍地擴展至對自然的關懷,重新認識到包含人類的宇宙並非為單一且固定不變的、而是依循著萬物的多樣性而有著動態多元的可能。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