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航向馬來半島 三校交流共創山海情誼

發佈日期: 2024-07-24
【中文系提供】為打破傳統教學框架,提升國際視野,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在校內共學實踐計畫的資助下,於暑期舉辦「文學有路之航向馬來半島國際遊學課程」,與國立屏東大學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進行三校國際交流。藉此,學生得以踏入國際學習場域,傾聽並譜寫相異的地方文學與生態資訊,學習編輯與演繹地方敘事的方法。

課程集結中文系教授杜佳倫、副教授羅景文、林芷瑩、鍾志偉及助理教授賴佩暄五名教師,帶領學生藉由專題式課程,一同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的歷史、社會、族群、文學、語文,並結合地景文化的實際踏查與參訪活動,採集人文素材,將課堂所學編輯成主題性的成果報告,呈現學生豐富的經驗觀察與延伸思辨。

此次馬來半島遊學課程共六日,其中四日密集式課程分別由拉曼大學中文系教師杜忠全、黃麗麗、陳愛梅及陳中和開授四門課程。課堂生動有趣,使學生對馬來西亞華人移民史的變遷與民間敘事、華人的身分認同、信仰文化、馬華文學的誕生與定義、伊斯蘭政策及族群差異、馬來民族主義及社會面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剖析,豐富學生見聞及國際視野。

除了課堂知識外,拉曼大學眾師生更帶領中山學子走進大自然講堂,走訪霹靂州極樂洞與霹靂洞,欣賞石灰岩壯觀景色與佛道藝術,兼具自然與人文之美,又參觀近打錫礦工業博物館,一窺早期華人移工之礦業風景,意在使學生們共同學習與實踐在地文化與生態觀點的交流對話,另一方面也鼓勵學生將實察活動所習得的知能方法,運用於最後的主題成果發表。

在成果發表會上,中山大學與屏東大學採取交錯式順序進行匯報,互相分享學習。中山學子從華人民間信仰、民間歌謠的變異性、及各地語言使用與在地美食文化差異等進行分析與聯想,透過課堂所學,展現學生實地觀察之所得,共同討論、共同分享,構建良好的交流氛圍,學生也從此次活動當中,訓練了表達能力與資料統合能力,提出有趣的思考與反饋。

中文系大一學生塗季瑄表示,此次課程不僅加深自己對馬來西亞文化的認識,還參訪了霹靂州的石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深受啟發。團體的和諧氛圍,令人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和愛,非常感動。大二學生黃麗婷則說,遊學課程最有共鳴的是透過民間歌謠的對照與比較,自己觀察到民間文學的變異性在不同地域的共同現象,非常有意思。而這幾日課程裡所學的文化知識與內容,都在接下來的踏查中被一一驗證,像是餐館角落中的拿督公小廟、市場裡多元的膚色和語言,及機場裡規劃給馬來人的特別通關管道等等,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遊學活動亦成為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山大學及屏東大學中文系山海情誼的見證與美好回憶,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三校能持續緊密聯繫,舉辦國際共學課程。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