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下世代永續備忘錄 中山大學論壇探討文化實踐

【校責中心提供】為呼應全球永續發展,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每年籌辦「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論壇」深化跨領域合作,讓更多民眾認識及關注永續議題。今年以「寫給下個世代的永續備忘錄」為題,邀請來自文字倡議、影像紀錄、生態攝影三個不同領域的專家,與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團隊,探討文化在永續議題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文化載體擴大永續發展的影響力。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羅景文主持「文化視角的永續觀點」場次,邀請懷世代副執行長陳欣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製作人于立平,以及生態攝影家、暨南大學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劉明浩擔任講者。長期服務於平面媒體推展社會倡議的陳欣媛,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擴大議題的特色價值,並媒合更多資源加入。她強調藉由跨領域的觀察力,凸顯公益行動的核心概念並擴大社會影響,是文化人在永續行動上可以發揮的價值。

致力關懷環保議題的中山大學傑出校友于立平則透過影像,分享20年來臺灣自然環境與社會型態的變遷。她希望不僅為環境發展留下最直接的紀錄,也同時觸動大眾對於環境的反思,創造更多社會溝通,引發民眾對於永續議題的重視。同時身為生態攝影師與教育工作者的劉明浩除了藉由鏡頭記錄許多珍貴的蝴蝶影像,也將對環境生態的熱愛實踐在教學與創業上,帶領學生認識與親近自然環境,劉明浩觀察到,許多新生代的孩子已經將環境概念作為生活文化的一環,他也在教育角度中看到了永續的希望。

「大學與社會的文化實踐」場次則由中山大學5社會實踐團隊,分享如何以文化做為媒介,串聯學校、學生與社區民眾,創造多元社會價值。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協同主持人李怡志談到,計畫最初即以社會調查為基礎,推動高雄港灣區域的文化復振,並以文化認同為核心,擴展至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社區發展與社會公平等議題,強化學生永續意識並培育與永續對接的專業能力。

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瑞坤從國外行之有年的Extension Service出發,表示大學應更積極參與地方事務、學生也可從中獲得實務經驗。文化保存上,他也以團隊在岡山推動的計畫為例,分享大學如何成為擺渡者,媒合社區、企業、公部門、國際團體合作推動在地文化創生。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計畫則希望將原民豐富的文化元素轉化成舞台作品,籌劃《霧臺的迴與疊》音樂劇,期望在今年11月與大家見面。製作統籌、西灣學院助理教授王品惠也在現場分享創作概念與製作過程,與背後希望傳遞的文化意涵。

學術研究上,中山大學國科會HISP計畫博士後研究員葉維俐分享團隊在舊左營區域,長期透過「社區劇場」、「創作課程」、「藝術策展」等形式進行樂齡陪伴。同時在過程中以科學研究的方式,了解並協助解決地方問題,協助社會網絡重塑、推動在地自主營運。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經理陳盈伶分享以文化行動推動在地創生的實際案例,包含嘉義溪口的布袋戲文化產業鏈、台南中西區的文化人才進駐與培育、高雄六龜原民合唱團與山中音樂節,展現文化在永續性、公益性及在地性的創生價值。

本次論壇吸引了校內外來自企業、教育、社區、公部門等不同領域的民眾參與,未來即將攻讀中山大學藝管所的馬姓學生提到,當前對於永續議題的討論主要都以淨零減碳為主,很高興學校以「文化永續」為主軸,探討文化在永續發展上可扮演的角色。兩場綜合座談中,民眾也與講者進行交流,討論各領域在文化永續上可以做出的實質貢獻。羅景文認為,文化工作者不僅透過自身專業進行紀錄與倡議,更能扮演社會實踐的推手,串聯各界資源,凝聚共識,共同推動永續發展。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