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永續治理經驗交流 年度工作坊熱議高教行動方針

發佈日期: 2024-06-10
【校責中心提供】為推動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永續校務治理,國立中山大學等9所國立大學共同籌組「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每年透過工作坊進行校務永續治理之經驗交流分享。2024年度工作坊於中山大學舉辦,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特別規劃「永續主題演講」、「聯盟學校交流會議」以及「獼猴生態認識」等活動,分享中山大學的永續環境特色,並與聯盟學校針對碳權發展趨勢及大學社會責任,探討大學推動永續校務治理之行動方針。

呼應永續議題趨勢,「永續主題演講」由中山大學校責中心邀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總監熊毅晰進行分享。針對即將上路的國際碳權碳稅,蔡宏政以「國際碳定價趨勢」為題,詳細介紹整個全球碳定價的發展脈絡與交易機制,建議企業或組織可透過盤查、減碳、驗證三大原則推動碳中和,同時鼓勵大學應透過相關課程設計培養專業人才,回應未來整體市場需求。

熊毅晰探討「永續新時代,大學如何借鏡ESG放大USR影響力」,解析國內大學評鑑重要指標「天下USR大學公民」的發展脈絡與調查重點,同時分享從媒體角度對於永續發展的觀察。他表示「永續」已不再是大眾陌生的詞彙,社會對永續的期待也從「net zero」慢慢轉變為「net positive」,他並鼓勵大學應打造相關課程或學程,培育永續人才。針對此點,不少聯盟大學代表表示,已正在規劃相關學分學程鼓勵學生選修,也規劃證照課程開放提供校外人士參與。

聯盟學校交流會議由各校主責單位代表進行永續校務治理討論,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4校就「永續推廣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與「校務治理之永續評估指標規劃」之經驗成果進行分享。中央大學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江康鈺提到,中央大學長期把永續納入校務發展目標,近年透過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能源智慧管理、資源循環利用等行動落實永續概念。臺科大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主任邱建國表示,臺科大過去社會實踐場域多集中在國外或偏鄉,近年出於地方共好理念,結合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的「π型人才」進而打造城南學院,帶著學生建構對地方的認知,並將永續概念帶入鄰近社區中。

在永續治理評估指標上,有鑑於近年永續的內外溝通愈來愈強調量化數據,臺大永續辦公室助理執行長謝宜桓以臺大經驗為例,表示蒐集量化數據可了解校內碳排基準、建立淨零碳排路徑;透過全校性的數位轉型,讓行政系串連對接,也是臺大下一階段的永續推動目標。甫於去年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的中山大學,此次特別和聯盟夥伴分享中山推展校內永續發展的策略概念。校責中心經理陳志維說明,中山在社會實踐一直有「由下而上」的風氣,因此中心的任務就是透過各種法規制度的創新支持,鼓勵更多師生投入永續發展及社會實踐。此外,中山也相當重視內外溝通,透過USR年報的編撰發行和多元的宣傳推廣,與各界溝通USR實踐成果,並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合作。

工作坊除經驗交流,也邀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理事長林美吟規劃「柴山獼猴生態體驗」,藉由帶領聯盟夥伴實際進入臺灣獼猴棲地,翻轉刻板印象、傳遞人猴和平共處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本次聯盟交流工作坊亦為中山大學永續月活動之一,未來各聯盟學校將持續進行深度交流,期盼透過各校永續發展特色,擴大臺灣高教社會實踐影響力,打造跨域共好的永續生態圈。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