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振 劇藝共學群美濃踏查
【劇藝系提供】自己與大自然有多少距離?美濃踏查「從心」找回與生態的連結!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共學‧實踐計畫-表演藝術與社會生活共學群」在教育部高教深耕經費支持下,與美濃協進會和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合作,帶領學生藉由實地走訪美濃的土地,從中感受自然之美,未來希望結合觀察與反思,發展生態劇場也思考在地發展。
田野踏查首先由美濃在地作家劉崇鳳引導學生從身體、書寫等方面了解環境與自身的關聯。在熱帶樹林的環繞之下,踏查環境宛如天然的遊戲場,學生以隨手可得的樹葉、枝條和種子為材料,盡情地創作或遊戲,彷彿喚醒了內在,盡情徜徉其中。接著跟隨劉崇鳳的腳步走入森林的懷抱,學生們輪流蒙上雙眼,打開身體的其他感官,仔細描繪山林的輪廓,最後各自在葉子上寫詩、朗誦,分享與自然之間的親密共振。
走訪至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時,高雄鳥會棲地部主任陳柏豪向學生介紹美濃湖畔的凌波仙子—水雉,並說明水雉與在地農作野蓮之間的重要關係。經由講解,學生們深入了解當地志工如何串聯野蓮農、地方政府及社區組織,打造人鳥和諧共生的環境。另外,學生也透過望遠鏡近距離觀察各種鳥類的樣態,並體驗走繩與種水草等特殊的活動,以多方角度認識濕地生態,進而思考如何為腳下的土地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當日行程豐富多元,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參與學生、中山劇藝系三年級的鄭育安回憶,到山裡讀詩,跟在教室或家裡讀詩的感受與能量相比十分不同,「只有我們用身體去體驗、去沾染後,才能從大自然得到的回饋。」同班的陳奐霖也分享,這是自己第一次,且非常享受與大自然彼此靜下來,好好觀察彼此的時間,「讓我忘卻一切煩惱專注於欣賞當下所見。」
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表示,因美濃社區有著以藝術進行反水庫等社會運動的傳承,對於藝術與社會的對話,很值得學習,因此安排此次田野踏查開啟劇場藝術系的師生美濃田調計畫。期盼未來持續發展生態劇場,用劇場來回應消費社會、人類世所造成的個人身、社會身、地球身的消耗,用身體藝術來體驗一體共生的另類世界觀。共學群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許仁豪也提到,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走進這個美麗的原鄉,從在地的生態文史資源,進一步理解認識人類世跟棄成長背後的哲學理念。
(公共事務組編修)
田野踏查首先由美濃在地作家劉崇鳳引導學生從身體、書寫等方面了解環境與自身的關聯。在熱帶樹林的環繞之下,踏查環境宛如天然的遊戲場,學生以隨手可得的樹葉、枝條和種子為材料,盡情地創作或遊戲,彷彿喚醒了內在,盡情徜徉其中。接著跟隨劉崇鳳的腳步走入森林的懷抱,學生們輪流蒙上雙眼,打開身體的其他感官,仔細描繪山林的輪廓,最後各自在葉子上寫詩、朗誦,分享與自然之間的親密共振。
走訪至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時,高雄鳥會棲地部主任陳柏豪向學生介紹美濃湖畔的凌波仙子—水雉,並說明水雉與在地農作野蓮之間的重要關係。經由講解,學生們深入了解當地志工如何串聯野蓮農、地方政府及社區組織,打造人鳥和諧共生的環境。另外,學生也透過望遠鏡近距離觀察各種鳥類的樣態,並體驗走繩與種水草等特殊的活動,以多方角度認識濕地生態,進而思考如何為腳下的土地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當日行程豐富多元,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參與學生、中山劇藝系三年級的鄭育安回憶,到山裡讀詩,跟在教室或家裡讀詩的感受與能量相比十分不同,「只有我們用身體去體驗、去沾染後,才能從大自然得到的回饋。」同班的陳奐霖也分享,這是自己第一次,且非常享受與大自然彼此靜下來,好好觀察彼此的時間,「讓我忘卻一切煩惱專注於欣賞當下所見。」
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表示,因美濃社區有著以藝術進行反水庫等社會運動的傳承,對於藝術與社會的對話,很值得學習,因此安排此次田野踏查開啟劇場藝術系的師生美濃田調計畫。期盼未來持續發展生態劇場,用劇場來回應消費社會、人類世所造成的個人身、社會身、地球身的消耗,用身體藝術來體驗一體共生的另類世界觀。共學群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許仁豪也提到,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走進這個美麗的原鄉,從在地的生態文史資源,進一步理解認識人類世跟棄成長背後的哲學理念。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