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避開巨型期刊中的黑名單 林奇秀籲研究者謹慎查證

發佈日期: 2024-01-02

花了大把時間、精力投稿論文,登上的國際期刊竟被列入黑名單?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兼圖書館副館長林奇秀,以「學術發表,步步驚心?—區辨掠奪、巨型、OA期刊,作明智的投稿決策」為題演講。林奇秀表示,掠奪型期刊有可參考的查證工具,但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而近期在學界引發熱議的巨型期刊並不等於掠奪型期刊,但某些有收錄於SCI或SSCI的巨型期刊,其品質仍受質疑與挑戰,呼籲研究者在投稿前務必謹慎查證。

林奇秀強調,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是濫用開放取用經營模式(open access journals, OA journals)與作者付費制度(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來大行斂財目的,以品質低劣或幾無審查的手法濫收稿件牟取利益。早期大都缺乏重要的期刊基本資訊、隱匿收費政策、抄襲知名期刊、盜用學者名號、濫發電子郵件、自我宣傳浮誇、宣稱擁有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或收錄於各式資料庫、主題跨域過大、網站設計粗糙、缺乏專業審查系統等;刊名常冠有國際(International)、洲名(如Asian-Pacific)、國名(如Swiss、American),乍看之下與知名頂尖期刊只有微小的分別(如多加一個s)等,混淆視聽,導致許多投稿人受騙上當。後來也與時俱進,從小網站擴大規模成為網路出版集團、從詐欺和綁架型期刊到正當經營、從濫收到選擇性拒絕、從無審查到審查形式具備完善、從黑名單到黑白名單兼具。

「學術期刊在千禧年後出現很大的變化。」林奇秀說,傳統期刊多為付費訂閱期刊(toll access or subscription-based journals, TA journals),需由圖書館或讀者個人訂閱,繳付訂閱費才能取用內容,也是學術期刊的最大宗。不過在千禧年初期,由另一批有志學者發動開放取用運動,希望能反制付費期刊,減少不當得利,促進學術交流,故創立了開放取用期刊與之抗衡;特性是出刊時全文立即上網且永久公開,所有人均可無償取閱,但大都採取作者付費制度等研究計畫經費來維持期刊營運。「這種原本立意良善的初衷,卻成為後來掠奪型期刊與巨型期刊(Mega journals)的營運利基。」

他說,巨型期刊也幾乎都是採用開放取用經營模式與作者付費制度,特徵為論文刊登量遠高於其他期刊(一年甚至可能超過2萬篇論文)、收錄主題廣泛通常為綜合學科、只審研究方法合理性(soundness-only review)而不審內容意義、價值和學術貢獻度、許多有被收錄在Web of Science或Scopus,且具備影響係數。但某些巨型期刊的影響係數,一直被質疑是以自我引用、出版刊商旗下子期刊互引、或其他不當方式刻意操作出來的,這讓研究者無法明確鑑別其學術品質,也造成許多學界的疑慮和爭議。

林奇秀特別提到,現代很多大型開放取用的出版者,除了原生OA出版商如PLOS、Hindawi、PeerJ、MDPI、Frontiers外,傳統付費訂閱刊商也跨足開放取用出版模式,包含大家熟知的Nature、Publishing Group、Elsevier、Sage、Springers,以及如IEEE、AMA等大型學會。傳統刊商與學會為了營利或營運的目的,會以優質旗艦的傳統期刊或歷史悠久的學會刊物來吸引研究者投稿至旗下其他新興的開放取用期刊。因此,現今學術期刊市場上,OA出版已經不見得是在聲張學術的自由或正義了,就像研究者不該迷信impact factor一樣,當今的學者,恐怕也不必盲目支持OA,以為這樣比較有學術道德。

林奇秀建議,為免研究者誤入陷阱、讓學術心血付諸流水,在投稿前一定要謹慎做好查證工作。建議以「白名單為主,黑名單為輔」的態度來選擇投稿期刊。白名單的觀念是選擇學術內容素有優質聲譽的期刊,可依據該期刊是否收錄於權威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或Scopus裡、是否可用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查詢得到,是否收錄在圖書館購置給研究人員使用的學術資料庫中、或者是否有被政府或學會公告的期刊分級及和評比收錄,來做品質的判斷;黑名單則是參考他人或機構已經提出的警告,例如Beall's List彙編具掠奪嫌疑的OA出版商或單一OA期刊,國內則有若干大學醫學院與醫院提出不建議投稿的出版商及期刊清單,其中多為巨型期刊,學者可以使用這些黑名單為輔,來評估投稿之後可能面臨的風險,尤其是那些已經同時列名在白名單與黑名單中的巨型期刊。

林奇秀提醒,某些列名於JCR的巨型期刊,評價正反兩極,差距極大,這沒有絕對的對錯。每個學者都會從自身的經驗去看這些巨型期刊,對這些巨型期刊有過正面投稿或審查經驗,甚或曾參與過該刊編輯的學者,對這些期刊被列入黑名單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甚至憤憤不平。但是,由於巨型期刊學科範圍太廣、論文數量龐大、編輯群與審稿人也龐大而分歧,所以不同研究者與其往來的經驗和印象可能差距極大。無論正反經驗,都很可能類似瞎子摸象,不同的人具有部分且片面的認識。目前諸多被列入不建議投稿、或投稿後可能被要求接受額外實質審查的巨型期刊,其刊登論文在學術水準上,客觀來說確實較參差不齊,但同時又獲得JCR收錄的加持,這就考驗學者的投稿智慧了。建議學者在投稿前,多蒐集或打聽其他學者分享的資訊與交手經驗、多做背景查證、多瞭解該刊物在自己所屬社群中的評價。如欲選擇巨型期刊投稿,務必評估其必要性、可能風險、是否有其他選擇等。巨型期刊並非不可投,但學者應隨時注意學界對巨型期刊的評價變化,才能評估在這些期刊中發表論文,究竟是帶來學術肯定,還是質疑與風險。

【附錄】

Beall's list(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圖書館員Jeffrey Beall蒐集名單,率先使用「掠奪型出版」)
https://beallslist.net/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
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tag/%E6%8E%A0%E5%A5%AA%E6%80%A7%E6%9C%9F%E5%88%8A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加強實質審查期刊」資訊
https://rd.mc.ntu.edu.tw/bomrd/ntu2/news_txt.asp?pno=5512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不建議投稿期刊名單
https://cghdpt.cgmh.org.tw/dept/01S20/m/2279/news/15617
高雄榮民總醫院不建議投稿Mega-Journal
https://org.vghks.gov.tw/erli/News_Content.aspx?n=85B454E18425D471&sms=04CA50439562F4D2&s=D39BB54BDDC79CB7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圖書館
https://libraryfile.lib.ntust.edu.tw/web/Investigative/Investigative.html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