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迎戰淨零契機 氣候領袖中山大學分享COP28經驗

【碳權中心提供】為期兩週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剛於杜拜落幕,大會圍繞能源轉型進行討論,並決議承諾「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為推動臺灣結合國際最新淨零趨勢與發展,臺灣碳權交易所、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 KCC),攜手辦理「COP 28會後分享:邁向淨零未來」,吸引逾百位與會者前來了解氣候領袖之國際峰會參與經驗,共同關注台灣在全球減碳關鍵時刻的積極作為與貢獻。

此次COP28 會議,是巴黎協定之後,聯合國針對每個國家的減碳、調適自定貢獻進行了有史以來首次全球盤點,產出決議文字「阿聯酋共識」(UAE Consensus)。而這一份全球的減碳成績單,更直接指出:若要成功控制全球升溫在1.5°C之內,在接下來的七年,全球必須減碳43%。意味著各國都必須訂定更加積極的減碳目標,擴大淨零轉型,才有可能達成。

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表示,高雄市是臺灣第一大工業城市,碳排量約佔全臺20%,其中工業部門佔83%,是國家淨零的重點城市。為此,高雄市以淨零、數位雙軸轉型策略,聯合多項政策與具體行動方案,積極面對挑戰。在人才培育上,高雄市大力推動市府首長考取相關證照,運用於淨零轉型施政,更與臺灣碳權交易所、中山大學合作,一起帶動高雄市淨零轉型,陳其邁鼓勵各大企業減碳要更有野心、更有想像力,放眼國際淨零所帶來的契機。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近年來中山大學也在各個不同領域不斷地努力。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提到,今年七月成立的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與碳權交易所密切合作外,明年開始中山大學各學院將展開研究計畫,含括淨零與公正轉型、負碳技術、氫能、藍碳與碳定價計畫等。在教育方面,也將開設淨零與碳權微學程,讓大學教育跟上最新的國家與國際淨零潮流。

臺灣碳權交易所田建中總經理指出,臺灣碳權交易所從高雄出發,帶領臺灣邁入碳權交易元年,12月22日將正式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未來更有國內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的公開交易和拍賣,臺灣企業不僅是碳權交易的買方,更可透過有企圖的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成為擁有碳權的賣方,共同推進台灣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

COP28是COP主辦國首次舉行以地方領袖為主體的「地方氣候行動峰會(Local Climate Action Summit)」,並宣示「雄心多層級夥伴組織聯盟(Coalition for High Ambition Multilevel Partnerships, CHAMP)」,強調在國家自訂貢獻中,地方與國家減碳目標的結合。也是首次在COP中提及地方行動對國家自訂貢獻的實質連結及參與程度。

ICLEI KCC楊宜升主任就城市淨零趨勢給予解析,目前國際上領銜的淨零城市,都把淨零當作機會,而不只是挑戰,鼓勵大家不需妄自菲薄,因為淨零之路複雜且挑戰,她更肯定高雄市在陳市長的帶領下,不僅提升減碳雄心、技術上引進智慧城市的解方,這些都是接軌國際準則的做法。

國泰金控程淑芬投資長則以金融角度分享「企業界如何以氣候金融推進氣候行動」,也在對談中提醒,在現階段全球許多國家資金過剩的情況下,投資方也極需好的案子,若資金需求方在溝通自身計畫時能重視可理解性、合理性、行動力 ,應該能讓投資方務實地與其合作,鼓勵雙方多積極對話合作找到解方。

永智顧問顏素絹營運長對COP28之後,全球碳市場發展觀點指出,企業淨零應提出實質的減碳計畫、找到資金的援助,碳權的取得是附加價值,其可檢核、可計算、永續性,需要透過嚴謹方法學的審核。

會議焦點對談中,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分享親赴杜拜參加 COP28的經驗,臺灣要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絕對不可能只靠自己。多方氣候領袖從地方城市、綠色金融、碳市場發展,也以自身經驗提出關於如何深度、快速、永續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的共識和建議。

淨零減排已經不再只是環保議題,也關乎經濟、社會,更是世代正義的議題。邁向 2050 淨零的未來,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不分你我,不分中央與地方,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碳交所、中山碳權中心表示未來會持續和企業並肩,共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接軌國際政策、提升臺灣企業永續競爭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