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山海聆賞詩歌之聲 文學院攜文化局辦朗讀沙龍

【文學院提供】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朗讀沙龍校園場,在依山傍海的西子灣畔吟詠展開。此次活動由中山大學文學院與高雄市文化局共同合作,打造在地與國際交融的人文風情,以詩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並向世界發聲。參與盛會的11位詩人,分別來自厄瓜多、西班牙、印度、台灣,以及流亡德國的中國詩人,他們親自朗誦自己的詩作,分享對詩的心得,現場聚集眾多師生與讀者,在文字與聲音間,領受詩歌之美。

中山大學副校長余明隆表示,很高興能在山與海的交界,一起享受文學,他也特別感謝高雄市文化局與中山合辦,在美麗的西子灣,共度文學盛會。文學院院長賴錫三也提到,希望能透過這些活動,讓文學在高雄深植,於生活中發芽、成長,並大力推動學生參與。

不同於其他場次,中山大學文學院以現場詩歌朗讀及影像展演方式呈現,中文系、外文系、音樂系3系師生結合平日所學與詩歌,表現藝術多樣的風貌。音樂系學生選唱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的《乘著歌聲的翅膀》,為沙龍拉開序幕,更發揮詩歌原來可歌可樂的性質,以樂入詩,在詩人朗誦時即興伴奏,豐富了作品的聲音;外文系學生則用心編選國外詩家的名作名句,輔以影像進行英文朗誦,讓人更易進入詩歌本身的情境;中文系學生採用中國古典集句詩的方式,從此次活動選錄的中文詩作中,進行詩句的重組與再創造,以〈一處名為詩與美好的應許之地〉為題,讓原來的詩句在不同語境下呈現新的意義,展現了詩的無限可能性,獲得在場詩人的讚賞。

現場演出作品包含詩人分享的詩作,涵蓋「生命之跡」與「世界之殤」兩大主題。生命之跡,是生命在世界留下的痕跡;世界之殤,意指這個世界經歷的苦難和傷痛。透過兩大主題的交互映照,可見出詩歌作為一種記憶的載體,既呈現了詩人回望歷史的反思,也寓藏著他們朝向未來的期盼。在朗誦的過程裡,即便語言各有不同,透過詩人投入情感的發音、讀詩時真切專注的神情,聽者也隨之沉浸在詩的國度。儘管大家來自世界各地,但詩歌即是我們共通的語言,亦是流淌著美好聲音的應許之地。

活動尾聲,各國詩人將精心準備的詩集贈與中山大學,其以詩會友的心意表露無遺。詩人凃妙沂也嘉許學生能響應文學活動,並進行詩歌創作,相當令人欣喜。朗讀沙龍在熱切的掌聲中完滿落幕,但相信屬於中山和高雄的文學之歌,仍會不斷地傳唱下去,久久不息。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