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漢語音韻結構的變遷與重組 跨國學者熱議「聲通韻轉」

發佈日期: 2023-08-28
【中文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與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聯手舉辦「第二十一屆國際暨第四十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主題為「聲通韻轉:漢語音韻結構的變遷與重組」,主要關注漢語音韻演變在規律性之外同時展現其兼具歷史時間與方言空間的雙重演變特性;而在時空交織的雙重變動中,音韻演變與文獻、文字、詞彙、構詞、句法、語言接觸之間亦具有密切的互動關係,需要從多元角度深入研討,漢語音韻結構如何在時空變動中發生變遷與重組。

本次研討會以實體發表為主,與會者破百人,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跨國語言學者共聚西子灣,一同探討古今漢語的歷史音韻演變,既有漢語音韻史的議題,也有原始語言的擬音討論,且有關於譯音、語言接觸與語言類型的探究論文,藉由時空縱橫雙向的析論,益加展現漢語音韻研究的豐厚與精深。

中山大學中文系指出,除了南島語之外,台灣其他國家語言均屬漢語語言,推動本國語文教育也應當運用歷史文獻以及方言比較方法來推溯這些漢語言的歷史音韻演變脈絡,從宏觀的歷史變化角度,更深入認識台灣在地漢語言的源流發展,並藉由古今比較,來映現這些語言透過音韻結構變遷而逐步展現的在地特色。

當日由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理事長吳瑞文、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及中文系系主任羅景文共同主持開幕。大會特別邀請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終身教授、目前任教於香港大學的史皓元教授(Richard VanNess Simmons)擔任主題講者,史皓元教授以漢語中常見的兒尾詞法,來探尋韻書文獻記載之外的歷史音韻腳印。會議另邀請分別來自日本、香港、新加坡的四位國際講者—秋谷裕幸、郭必之、野原將揮、沈瑞清,其論題共同聚焦於古閩語歷史音韻與上古漢語音韻等重要問題,帶來精彩且深入的交流討論。

本次研討會共有30篇論文發表,依論文主題分成10個場次,其中有一場「上古音與出土文獻」的專題小組討論,由四位年輕學者運用嚴謹的文獻考究方法提出對上古漢語音韻的研究報告,推展出土文獻與漢語音韻史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大會為鼓勵年輕研究者,特別設有「優秀青年學人獎」,共有9位發表人符合候選資格,經過評審委員小組現場聆聽其宣讀論文與回應提問,最後評選出本年度獲獎人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游喬茵。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