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影音》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 22訪談影片上線

發佈日期: 2023-08-14

 

【文學院提供】由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部標竿計畫「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國際漢學家系列訪談」,邀請海內外漢學家與人文學者進行影音訪談。歷經2021到2022兩年的訪談、拍攝與後製,22部重量級漢學家影音訪談紀錄,正式面世發佈,期能帶領閱聽者從中領略學者的學思歷程與關懷視野。

中山大學文學院指出,「國際漢學家系列訪談」受訪者不僅學術成就頂尖,著作具傳之久遠的典範意義,更有不少人長年服務貢獻於臺灣的教研工作,與臺灣學界密切互動,具備深刻的跨文化經驗。系列訪談第一場次,由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與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楊儒賓揭開序幕。楊儒賓教授分享進入中國古代思想的研究路徑和豐富文物收藏歷程,訪談帶出臺灣新儒家一代本土思想家的思考厚度與人文影響力,亦有懷想師生情誼的溫馨對話。

出身臺灣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長年耕耘華文現當代文學研究,對推動臺灣乃至華語語系文學成為世界文學版圖重要成果,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關注的是,楊教授、王院士及多位學者,既多方強調經典研讀與文學素養之於當代科技數位社會的重要性,也不約而同述及危機時刻的漢學意義,其所展現立足當代,以跨文化的動能開闢漢學新局的識見,發人深省。

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的教授賀安娟(Ann Heylen),提及她如何以「臺灣」作為研究的關鍵詞,也分享與當時同在臺灣研究的中堅學者,逐步創立歐洲最重要的臺灣研究機構—EATS歐洲臺灣研究學會(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娓娓道來箇中艱辛與同仁深厚情誼。

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教授戴卡琳(Carine Defoort),則憶起早年來台學習中文時,如何深刻體會臺灣人的熱情,此後把這份情意傳承下去,每每招待在比利時留學的臺灣學生。對於研究,戴卡琳教授也指出純粹研究古代思想是不可能的,研究實際上與歷史處境、生命觀照等攸關,唯有承認侷限,才能啟動自身思想與經典文本視域融合的關鍵。

「國際漢學家系列訪談」影片從8月1日起,每週二晚間6點於「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官方YouTube頻道陸續上架,同時也將於2023年9月8日14:00-16:30假臺北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影片發佈會與漢學座談,更多影片發佈資訊與活動內容詳情請關注國際漢學平台官方網站、臉書與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heglobalsinologyforumatns6924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