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自然語言處理跨域合作 應數攜手外文辦共學群講座

【應數系/外文系/教發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執行教育部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持續取得進展,教務處教發中心鼓勵師生進行跨域共學,並開拓各種學習的可能性。其中,由中山大學應數系副教授林晉宏、外文系教授徐淑瑛和副教授黃舒屏合作組成「自然語言之跨域學習與應用」共學實踐團隊,積極策劃系列講座、微學分和工作坊等活動,開啟應用數學和語言學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合作機會,希冀能引領學生探索科技新疆界。

本學期「自然語言之跨域學習與應用」共學實踐團隊舉辦兩場講座,分別由緯創資通的資料科學家石晴方分享「與 ChatGPT 對話:自然語言處理如何改變我們與世界的互動」,以及中正大學語言所所長吳俊雄演講「大語言模型?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

「與 ChatGPT 對話:自然語言處理如何改變我們與世界的互動」講座吸引來自37位不同系所師生積極參與。石晴方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ChatGPT,並比較不同版本的GPT模型。石晴方為中山大學外文系校友,畢業後加入緯創從事自然語言處理相關工作,她介紹的重點包含OpenAI API的實際應用,並向參與者展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

「大語言模型?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也吸引許多對此主題感興趣的參與者。吳俊雄首先介紹神經網絡和最近的轉換器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進展。他深入探討多項語言學任務,例如分類、文本生成和翻譯等,並從語言學角度解析這些功能的原理和應用。吳俊雄特別邀請學生鍾芷軒進行語法知識在電腦輔助華語教學中的應用示範。鍾芷軒展示卓騰科技的LOKI語言模型如何透過語言學的標記,用少量漢語語料訓練機器辨識錯誤句子,實作示範引起與會者的興趣和討論,現場氛圍熱烈,專業知識加上現場演示,為參與者提供學理和應用的雙重啟發。

「自然語言之跨域學習與應用」共學實踐團隊未來將持續推出更多活動,讓學生能從概念理解到實際操作,親身體驗,進一步豐富對於語言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解。2023年暑期預計舉辦為期五週、共10小時(0.5學分)的NLP微學分課程,課程內容包括Python程式基礎、分詞、主題模型、文本向量化等;112年第1學期預計舉辦2個工作坊,讓學生親身實踐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合作之門,為學生帶來更廣闊的創新視野,更多訊息可參考課程內容共學實踐團隊網頁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