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論高教評量新標準 王汎森:辦一所有個性的大學

發佈日期: 2023-05-25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與文學院邀請台灣綜合大學系統總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蒞校分享「評量大學的新標準」與當前高等教育遭遇到的困境。王汎森表示,大學不需要一味追求世界大學排名的均一化KPI,把自己侷限在框架中,最重要的是去發展獨有的個性與特色。他也引用被譽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名言:「真正的教會總是看不見的教會;真正的哈佛總是看不見的哈佛。」說明校風對學生無形的培育和薰陶,才是一所有個性的大學應具備的深遠影響力。

談到世界大學排名機制,王汎森直指當前評量大學的標準出了問題,「全台灣的大學都想學台大,全世界的大學都想像哈佛」。實際上,不論是經費、人員或歷史條件,都不可能相同。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色,不需要塑造成跟其他大學一樣。「正如同中山大學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非常有特色,很漂亮也很有自己的性格,我還沒看過有大學就位在風景區裡的。」王汎森認為,與其盲目競逐世界排名,不如盤點自己有什麼資源,辦一所有個性的大學。

王汎森提出五個新標準以評量大學。一、新科學、新人文。科學和人文要兼顧,且系出同源,設計任何器物,在起心動念之時,就要關照人文層面,考慮人性。二、培養有專精的通才。大學殿堂對學子的培養,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因為人文素養無法被科學所取代,大學要能給予學生廣泛涉獵與跨領域學習交流的機會,更要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一棵芽。三、職業與事業。不只是一份工作,還要工作得有意義。除了培養學生如何生存的技能以外,懂得生活和具備美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四、以解決重大的知識問題為研究工作的核心。他指出,台灣的研究進入高原期,「研究都做得很好,可惜沒有獨創性」;為什麼台灣研究學者無法獲得世界級的諾貝爾獎?因為諾貝爾獎頒給「開創一個園地的人」,而非在已開創的園地當中種植盛開小花的人。因此,他鼓勵大家去做「尚未看得見結果的題目」。五、激發學生的願景和夢想。近年來大學和社會中充斥著功利主義氣氛,喪失理想、急功近利,大學的角色要能讓學生找回初心。

王汎森提醒,大學裡做學問要和社會有一段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距離太近變成職業養成班,太遠則不切實際。必須將大學的資源帶入社會,也要將社會的資源帶入大學;不需扭曲大學本質去迎合世界排名角力賽,放棄制式的KPI,重新平衡教學、研究和出版,培育學生反思的能力與對學術的想像力。校風對學生的培育和薰陶是無形的,就像「真正的教會總是看不見的教會」,時間久了自有定論。

王汎森於200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5年當選英國皇家歷史學會外籍會士,現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中研院代理院長、副院長及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處處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史、文化史、學術史和史學史,近年來將研究觸角延伸到所謂中國的「新傳統時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學思想的政治意涵等問題。多部著作均獲得學界高度肯定和稱譽,其中《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更獲選為國科會「2010-2019人文社會領域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