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學觀課推動 EMI工作坊助教師教學精進

【教發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南區雙語區域資源中心與雙語學習計畫推動辨公室執行EMI教師培訓計畫辦理高階工作坊,旨在培育具備專業觀課技巧的教師,透過觀摩學習及提供具體且建設性的回饋意見,期望進一步提升雙語授課教學品質。高階工作坊邀請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黃淑玲副教授主講「從聽課者角度思考高效能全英授課」,以及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李香蘭教授講授「觀課技巧與回饋的有效策略」。

儘管雙語授課在大學已經很普遍,但國內觀課制度才剛開始推行。因此,當教師面臨觀課時,可能會備感壓力。不過,建立觀課制度不僅能提供教學演練的機會,讓教師透過觀摩學習來精進教學技巧,同時也是評估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對於EMI教育推廣或雙語授課教學品質的提升,建立觀課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黃淑玲強調,儘管將科技融入教學蔚為潮流,低技術(low-tech)教學技巧的有效性亦是重要的,她介紹自己在課堂上採用的技巧,著重於建立舒適、利於學習的課。黃淑玲表示,教師應扮演什麼角色可說是高效課程的核心問題。對於教師的職責,她進一步指出促進學生自身思考相較於灌輸資訊的重要性;制定學習目標、評估學生程度、與學生建立關係的同時設立適當的界線,提出總結式的問題激發反思等,都是教學應費心經營的面向。在口語表達方面,自信心是重要因素:當教師熱情教授,敢於表達,學生就能夠被感染,語言與口音終究不會是問題。至於成功的教學最重要的因素,黃淑玲認為是「說故事」(storytelling)的技巧,也就是去組織、綜合授課內容的細節,為教授的知識創造敘事(narrative);就如同即使每一年教授的同一門課程,也會在這個歷程中不斷更新,若缺乏這個策略,教學恐怕會淪為念稿。
 
黃淑玲提到「聽課」本身就是一種日常的非形式化的「觀課」。她指出,作為教師,學生自始自終會評論他的教學;作為演講者,自己的表現自然也會受在場觀眾評論。而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提供聽眾豐富的課程體驗,還包括運用story-telling技巧綜合整個授課內容,以突出教師在課堂上的不可替代性。相反,易使學生分心的講授方式,即使教師準備充分並且內容豐富,教學效果仍然非常有限。

李香蘭接續分享「觀課技巧與回饋的有效策略」,並闡述教學觀課的流程和益處。她引用美國的教學經驗,表示在歐美高等教育體系中,教學觀課對教師而言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透過觀課,校方可以評鑑教師的教學能力,以確保教學品質,同時協助授課教師發現自己的盲點或不足之處。觀課教師也從中獲得更多課程設計的靈感。針對一些對教學觀課較為陌生和感到抗拒的教師,李香蘭呼籲可將教學觀課視為一個機會,嘗試新事物並為自己的教育注入活水。教學觀課不僅提供新手教師向資深教師學習教學技巧的機會,也能為資深教師帶來課堂設計的靈感。即使觀課教師和授課教師的專業領域不同,跨領域的協作和互相交流也能使雙方從全新的角度檢視自己的課堂。除了鼓勵校內教師多加申請觀課服務,中山大學還邀請國內外語言教育專家協助潤飾觀課表,以提供最好的工具,幫助校內外教師提升教學品質。

李香蘭進一步說明教學觀課的步驟,以及給予回饋時該注意的重點。觀課教師在觀課期間,除了應該觀察授課教師的教學技巧,也應該觀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的參與狀況。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透徹的理解,能夠妥善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並提供正向鼓勵的回答。除了課堂上的觀察外,觀課的事前溝通及事後回饋亦同樣重要。觀課教師應該事先與授課教師聯繫,了解課程設計並提供觀課回饋表,以便提供授課教師了解課程標準,並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觀課後,觀課教師應該儘早撰寫回饋,舉出具體事例讓授課教師明確了解自己的盲點,同時亦可以分享自身經驗供授課教師參考。

為提升教學品質,工作坊亦邀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莊家雄助理教授進行教學演示,並提供與會教師練習給予觀課的回饋。莊家雄以「Skimming & Scanning」為題,除了示範有效英語教學以外,同時設計了豐富的課堂互動活絡課堂參與,隨後,李香蘭引領與會教師使用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設計的觀課表,給予有效的回饋意見,李香蘭表示,莊老師所營造的教室氛圍值得學習,與會教師也紛紛表示教學方式很值得參考。未來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將持續提供「英語授課教學演示及教學觀課」服務,歡迎夥伴學校教師踴躍申請,詳情請見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諮詢輔導」專頁。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