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公布 中山大學5教師獲肯定

【教發中心提供】教育部110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名單公布,國立中山大學共有5位教師獲選,分別為電機系副教授謝東佑、光電系副教授于欽平、中文系副教授鍾志偉、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季怡、公事所副教授謝旭昇。獲選績優計畫教師將列入教育部計畫人才庫,協助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推動截至今年度,國立中山大學已有12件計畫榮獲績優肯定,排名全國第三。

為落實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教育部於106年度起開始推動「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透過補助個別教師的方式,協助教師精進教學方法、改善課室問題,建立持續性的同儕審閱與輔導模式。110年度全國共有3783件申請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由教育部評選研究成果完整性,經初審、複審、決審,共有70校、138件計畫獲選。

電機系副教授謝東佑於107年已獲亮點計畫的肯定,109年以工程學門「高教工程大學部學生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之精進」為研究主題,探討促進批判思考的教學法如何有效融入傳統講授類課程,再度獲得肯定,今年則以「成果導向教學於激勵與引導高教工程學生努力方向及提升自我效能感之探究」,三度獲選為績優計畫。謝東佑認為,工程領域有許多開放式的問題,不存在唯一標準答案,需要不斷嘗試,面對失敗,在效能與成本上做出最妥善的取捨與平衡。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具體導引學生的學習,提供學生明確的努力方向,協助學生養成懂得自我評鑑與規劃努力方向的態度與能力,藉此增加其自信心與自我效能感。

光電系副教授于欽平於108、109、110年連續三年獲選績優計畫,本次以「即時反饋系統與提問教學對工程領域學生於英語授課工程課程之學習投入及學習成效的影響」為主題獲選績優計畫。為了吸引更多國際人才的投入,同時提升本國學生之國際競爭力,國內各大學紛紛規劃推出英語授課課程,中山大學更宣示「全英語授課十年計畫」,預計到119年全校研究所百分之百皆為英語課程、大學部各學系皆提供全英語專班,以呼應政府「2030雙語國家計畫」。對此于欽平認為,修課學生的英語能力差異很大,時常有學生害怕聽不懂課程內容,進而對EMI課程產生畏懼及焦慮,學生課程投入降低,常常出現放空的狀態,並因為害怕被其他同學取笑英文能力,從而迴避課堂老師的提問。針對這部分,于欽平利用教學影片結合分組活動及Kahoot!來迎接教學問題與挑戰,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學習EMI課程,並利用小組討論促進互動,讓學生可以先準備好答案,再針對小組討論結果以提問教學法,進一步幫助學生釐清觀念,並以即時反饋系統Kahoot!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再根據回答的統計結果進行進一步學習互動,協助學生降低對於EMI課程的焦慮,加強其對EMI課程的學習信心及學習投入。

中文系副教授鍾志偉以「古典文學的教學突圍:李白詩的知識轉譯與雜誌編寫」為主題,課程以多元評量取代傳統紙筆測驗,並且融入「以概念為本」之創造思考教學法,也就是具備知道、理解、會做等三維度能力。教學歷程上,仍須帶領學生精讀李白詩,探討李白家世生平、生命歷程、性格思想、文學觀念與詩歌風格,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思維,將李白詩進行文學轉譯,發掘現代意義。由於李白是享譽盛名的偉大詩人,存詩逾900首,涉及淑世、談仙、說道、飲酒、任俠、漫遊、交友、論詩、家庭、詠史及詠美人等類型,豐富素材足以編織多面向的李白。因此,通過全班分組,共同編輯一本主題多元的李白詩雜誌—《醉入李白》作為期末書寫成果,期中亦邀請業師,開設「雜誌編輯工作坊」,為學生建構編輯基本概念與方法,俾利於雜誌出刊。編輯李白詩雜誌,可以提升學生「知識力」、「閱讀力」、「變通力」、「溝通力」、「敘事力」,並檢視學生是否產生學習遷移,而利用雜誌特性包裝知識,其實也更懂得自我行銷,迎向未來職場挑戰,預期達到「品讀文學,包裝書寫,理解世界,行銷自己」之學習目的。

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季怡以「跨領域能力的教學實踐研究:永續創新專題導向學習(PjBL)設計」為教學實踐研究主題,研究目的探討如何應用專題導向學習方法,提升溝通合作的能力,透過與不同學科背景合作,認知永續發展不同面向。林季怡深覺未來世代的學生要學習與他人溝通合作,但是要如何提升學生與不同社群的溝通互動呢?此計畫在教學規劃上,主要參考Clark與Button(2011)提出永續跨科際教育模式(Sustainability Transdisciplinary Education Model, STEM),強調不同領域間的對話,與真實情境的接觸,來引發行動與改變。專題導向的學習在本質上是創造型的學習,也著重多元學習經驗的整合。課程設計模式提出AKIS:藝術arts、知識連結knowledge network、社會議題issues、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之課程規劃,強調跨領域知識統整與永續發展內涵,透過學習與溝通,發展包容的價值觀。

公事所副教授謝旭昇的計畫主題為「知行落差的消弭:主動式做中學的環境意識與行為轉變」,在永續都市環境行為及心理學課程上應用,引導學生設計並實施改變他者環境行為的說服性溝通,以使教學能實踐「主動式做中學」的精神,並評估「主動式做中學」對於消弭學生於利環境行為上之「知行落差」的效果;謝昇旭認為環境教育應納入「主動式做中學」之教學策略,可增強學生從事「環境傷害行為」所產生之負面情緒,從而提升利環境意識並藉此達成行為轉變,促進學生的永續行動。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主持人、中山大學副教務長謝東佑表示,中山大學積極推動教學創新及雙語校園,並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及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建構教師支持網絡,期盼有更多教師加入教學實踐與雙語教育的創新行列,共同提升教學品質並培育人才。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