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打破EMI刻板印象 鍾智林:雙語授課多方受益

【教發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及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辦理「英語授課與教學實踐研究的邂逅」全英講座,邀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鍾智林分享教學實踐研究在英語授課的用處,並以自身經驗破除大眾對EMI的刻板印象。

開設EMI課程超過十年的鍾智林至今已開設將近40堂英語授課課程,目前也與教育部合作從事EMI教學相關研究。他讚許中山大學在開設EMI課程方面成效豐碩,已有約15%課程為英語授課。他認為EMI課程的設立能讓教育體系的每一份子都獲益良多,例如校方能在招生及國際排名方面獲得上升,而教師能進行小班教學、升等機會增加,學生可精進語言能力,同時未來就業也有更多可能性。鍾智林也提出生活中的例子,講述目前台灣在英文使用上仍經常出現尷尬的錯誤,希望能藉由EMI教學促進學生整體雙語能力的提升。

鍾智林點出大眾對EMI的三個印象,分別爲EMI能使學生的英語能力進步、EMI阻礙學生理解專業概念及EMI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較低,他以自身經歷,針對這三個EMI印象進行闡述。鍾智林認為學生英語水平在單一學期的英語授課中其實並不會有太大的進步,除非是每個學期都持續地接觸EMI課程才會有顯著的進步。再者,EMI及CMI(中文授課)在考試成績的差別並不明顯;雖然中文授課讓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學生在掌握英語授課節奏後,進步的速度會比中文授課來得快許多。而在教學滿意度方面,鍾智林表示,教師對EMI的努力是會被學生看見的,而選擇EMI課程的學生也能理解課程與中文授課有所不同。

為瞭解中文授課與英語授課的差別,鍾智林曾嘗試一個學期開設同一内容的兩堂課程,利用盡量相近的條件去調查英語授課與中文授課的不同,最後發現兩者在成績上其實並無優劣,學生對教師及教學内容的反應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英語授課處於發展期,在配套尚未完整的階段,學生可能會排斥EMI課程,面對此困境,鍾智林分享他從中發現的機會。「正因爲雙語教育環境不成熟,教師更應該採取行動充實自己」,他建議參加OPEN等教師訓練計劃,做足準備迎接EMI課程,同時,鍾智林認為,教師也應讓學生知道英語能力對未來是有幫助的,告訴學生,什麼樣的職缺對英語能力有要求,以及英語對升學的幫助。最後鍾智林以捷運的線路類比EMI教育的發展,首先發展出穩定的十字交通,等熟悉運作才增加課程變化。EMI課程未來會越來越重要,教師作爲教育政策實行的一大支柱,應與時俱進。

最後,與會教師對EMI課堂設計提出問題。鍾智林則坦言自己的課程其實並不有趣,他認為學生之間的互動對EMI才是有幫助的,比起與老師交談,學生在與彼此對話分享想法上更有熱誠。有老師擔心英語授課取代大學英語教育,鍾智林回應,EMI並不能讓學生英語程度有太大的提升,基礎英語教育的需求仍然存在,為了讓學生有能力接受雙語教育,大學中也需要英語教育,協助學生達到基礎的英語需求。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