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微系統科技重要推手黃瑞星暢談科技史實與趨勢 半導體學院首場大師講座登場

【半導體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首場大師講座登場,特別邀請台灣微系統科技重要推手、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榮譽院長黃瑞星國際講座教授主講,以「從1947的點接電晶體到2022的全包覆閘極場效電晶體:四分之三世紀的不斷創新,為何與如何創新?」為主題,綜論幾十年來在固態電晶體不斷創新的科技史實,包括電晶體的發展史、元件物理與技術演進脈絡。演講全程近三小時,中山半導體學院首屆碩士生及校內多位教授共上百位師生踴躍參與,無不專注聆聽黃講座分享其50幾年來在國內外學界與產業界致力於半導體相關科技與產品研發、人才培育與創業的真知灼見,與會師生受益良多且氣氛熱絡。

黃瑞星榮譽院長於首場大師講座中,從電晶體的發明及元件物理、電子學出發,深入淺出過去幾十年半導體科技的演進,包括75年前的點接電晶體、雙極性接面電晶體、接面場效電晶體是如何陸續發明出來的,以及背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接著他娓娓道來1959至2010年近50年期間,如何演進到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各式各樣的創新元件結構、材料變化、縮小化技術以及製程技術研發創新。一直到近10年來的鰭式電晶體、奈米片及全包覆閘極場效電晶體的先進發明,複雜的演變皆有脈絡可循。黃榮譽院長透過引領學生進入四分之三世紀的半導體電晶體科技時光隧道,以瞭解過去75年來各種重要研發的串聯脈絡、物理基礎與關鍵技術發明之間的關聯性,並且預測未來當元件尺寸縮小至物理極限時,系統及封裝科技的縮小化將是未來產業發展必然的下一個趨勢。他期許在埸的學生們能夠在未來數十年的研發旅程中,面對各種挑戰時,可以知古鑑今、受到前人成功的啟發而持續不斷勇於創新。

黃瑞星國際講座教授50幾年前於交大電子研究所畢業後,就加入台灣早期半導體企業服務,從研發工程師轉任品保經理職務,之後轉赴澳洲攻讀博士並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學成後歸國獲交大電子、清大物理及清大電機延攬,他選擇投入剛成立不久的清大電機系,成為系所元老之一。黃教授在30幾歲期間即擔任清大電機系主任,為清華大學創立第一套完整的半導體製程實驗室,之後回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母校從事教研工作多年。

他於1994年再度返國致力於推動新興微系統科技並且再度擔任清大電機系主任一職,期間除了首創台灣一系多所的體制以外,並且獲國科會邀請擔任微機電小組的主要規劃和推動經理人,在北中南三所頂尖大學分別成立國科會微機電系統研究中心以及協助工研院成立微系統中心,5年期間爭取及導入近5億元的經費,促成各大學延攬上百位相關專長領域教師及培育數千名微系統科技相關領域碩博士研究生,多年來在國際上,台灣的微系統科技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三名,對台灣微系統科技的推展至為關鍵且功不可沒。2000年期間,多家企業集資數十億元成立亞太優勢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並極力邀請黃講座擔任創辦人及技術長,希望打造全台灣第一家微系統專業代工廠。2007年暑假黃講座於清華大學退休並成為榮譽退休教授,隨即遠赴美國擔任日本TDK大廠新事業部發展的負責人,開發先進微機電產品,2018年從TDK中國事業部高級顧問任上正式退休。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黃義佑院長表示,中山十分榮幸可以邀請黃講座擔任首屆榮譽院長及諮詢顧問,也非常感謝他選擇放下悠閒退休生活,答應從澳洲返回台灣加入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黃義佑院長透露,黃講座每日7點就到辦公室且親自製作上千頁的講課投影簡報,將畢生經驗構思轉化為一頁頁寶貴資料並鏈結產業新知,為學院學生開設特色全英語授課課程「半導體工程師必備知識」、「微機電元件與技術專題」,此次也擔任首埸大師講座主講者,其對教育的熱忱與投入、協助產業發展的用心與付出,都令全場師生感佩不已。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