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跨國「弄潮」 產學界共探劇場文化、記憶與產業變遷

發佈日期: 2022-09-01
【人文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暨劇場藝術學系與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共同舉辦「2022第一屆臺灣戲劇暨表演產業研究學會年會『弄潮:劇場文化、記憶與產業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實體與線上匯集眾多海內外學者。

「弄潮:劇場文化、記憶與產業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疫情之於表演藝術的影響,並開啟了「後疫情」時代的表演藝術轉向之重要主題。中央大學周慧玲教授調整了對於疫情下看似「不得不為」的線上演出之觀察角度,提出線上演出所帶來的「新增」;日本廣島叡啟大學教授Galia Petkova跨海分享疫情對日本傳統藝術的正反影響,而如何在此危機之中重新找到與社會連結的方式;中山大學劇藝系杜思慧、吳怡瑱助理教授則分別以疫情下劇場展演及表演設計之實例,想像數位與線上演出有別於實體演出的可能性。

此次另一大重點為學界與產業界之間的交流。臺灣大學戲劇系謝筱玫教授介紹如何與農經系、光電所等不同單位合作,在校內創造得以體驗人文科技的獨特空間;北藝大博士生張文櫻、南藝大助理教授羅禾淋共同分享無人機產業的發展與應用,以及其技術如何重組表演藝術的概念;「那些,關於演出的隱身術」工作坊,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謝建國、陳慧、吳維緯三位主講人,帶來有別於理論觀察之服裝設計、舞台設計與演出製作層面的思考與實踐。

除研討交流,活動更移師至臺南,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厲復平教授,以及「那個劇團」創始人楊美英,帶領與會者以今鑑古,在已然改建或拆除的民生路街景中,以林百貨與民生綠園為座標,遙想日治時期的商業表演場所如世界館、戎館與宮古座的榮景;並穿梭於街巷中,指認尚存的華燈藝術中心建築與窄門咖啡,體會府城在1990年代剛剛開始的小劇場空間之發展與變遷。

本次研討會在劇場文本探討與歷史回顧等基礎工作,以及疫情對表演藝術界的衝擊與變化、因應而生的多媒體與數位技術等多元面向的討論,皆帶來豐富的學術能量,回應了「重訪劇場在當代世變潮流之中變與不變的往返過程,摸索實驗其未來可之種種可能」之主旨。未來期待在南方掀起的這陣漣漪能持續擴散,引起更多對劇場藝術產業與學術界的關注與發展。

(公共事務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