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主學習大診斷 中山大學指引講座培力高中教師
【招生策略辦公室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舉辦「指引西灣未來之星─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診療室」系列講座,針對高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疑難雜症進行排解,協助高中端掌握108課綱「自主學習」的定位與教學架構。首場講座邀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針對自然學科與跨領域學習引導主題進行分享,共吸引230位高中教師線上參與,迴響熱烈。
中山大學教務處招生策略辦公室提到,為因應108課綱自主學習課程安排,高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規劃學習計畫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到引導方向分岐、無法真正協助學生激發熱忱等問題,導致耗時、耗力,成效卻有限。中山大學進行高中教師意見調查時發現,高中教師最常面臨的第一線教育現場難題包括「有哪些組織架構或教學策略」以及「如何陪伴、引導學生」和「如何引起學生熱情」等,此次便針對108課綱學習歷程的推動,辦理培力高中教師增能系列講座,希望引導高中教師化解相關問題。
「如何協助學生進行自然科學與跨學科領域之自主學習」主題講座邀請中山生科系副教授顏聖紘分享,他藉由長年審查高中生備審資料經驗,分享其獨到觀察,提供教育者跳脫框架、啟發學生觸類旁通的學習熱點,幫助學生與其所學增加連結感。顏聖紘提到,自主學習這件事「不要急著」讓學生端出成果來,上傳了事。自主學習是很多後續進階課程的基礎,也要讓學生要有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經驗,也要讓其有信心,了解原來做完一件事情是這樣。有時課程的設計往往太片段,學生沒有從頭到尾參與一件事的機會和經驗時,想要去執行這件事,就會有難度。
他表示,自主學習是探究與實作的基礎,假如學生先前沒有自主學習的經驗,探究與實作對學生而言則相對困難。大學教授往往重視學生的邏輯能力、脈絡、及計畫結構完整性,而不是玩弄話術、流行議題或高科技。此外,大學教授非常在乎科學方法,「我們想知道學生到底看到什麼?為什麼覺得有興趣?為什麼想要學學看?為什麼感到好奇?」也就是計畫一開始的觀察到提問。他建議高中老師應對學生的興趣抱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先主觀判斷,覺得大學教授不喜歡、太無聊等等,應該強調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學問在其中。
國立中山大學109學年度起辦理「指引西灣未來之星─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診療室」,讓諮詢教師的審查經驗移轉到高中端,幫助教育工作者在引導高中生規劃自主學習計畫的角色中更加明確與清晰,此次舉辦系列講座協助高中師長增加引導能力,期望減輕教學現場的工作負擔與迷惘感。9月22日、10月19日將陸續舉辦「自主學習計畫」教學講座,相關資訊可見https://www.surveycake.com/s/veqxX。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