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深化不斷電 中山大學EMI教師社群再聚焦

【教發中心提供】為增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課堂教學品質,以達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中山大學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辦理EMI教師社群活動,邀請區域內教師參與交流,由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副教授鄭義、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書瑋、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張純端分享EMI授課經驗,與線上教師群空中交流,透過與會者熱烈的討論,交織出更多元化的EMI課程。

教師社群為專業學習導向,活動首先由財管系鄭義副教授分享開授「國際投資組合管理」(International Portfolio Management)課程經驗,他說明,課程的安排會在學期中請學生繳交三次作業,以及一次期末專題的呈現,他希望藉此能讓學生了解「投資」(investment)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進行數據調查的能力。鄭義以學生的課堂作品為例,分享如何引導學生的思考與學習,像是學生圍繞著社會保障基金(Pension Schemes)分析澳洲、德國的案例;或是以機構基金(Institutional Fund)為題深入調查耶魯、哈佛、盧浮宮等捐贈基金會(Endowment Fund)。他建議,可以將理論結合生活經驗,比如旅遊經驗,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效能,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更深刻地體認投資要領。

亞太所蔡書瑋助理教授提及自己曾經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這些挫折、沮喪。談到對EMI授課曾經存在誤解,她使用自己過去讀書時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生,並預期學生的學習效率能達到與她相同的程度,卻沒想到錯判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造成課堂隔閡越來越深。針對此問題,她重新設計適合不同程度、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課程,將課程分級。蔡書瑋的第一堂EMI課程是國際政治經濟學(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PE),儘管學生一開始都很害羞,或是避免眼神接觸,但她仍常鼓勵學生加入討論。漸漸地她發現學生聽不懂內容並不完全是英語的問題,而是因為學生並沒有使用學術或專有名詞這類學術英語(Academic English)的基礎,導致自己設計出的課堂與學生的預期產生出入。為改善這類情形,她在課間加入播放新聞、Podcast等元素,並讓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也允許學生在第一輪討論時用母語回答,像是中文、法文,到最後一輪討論則用英文總結。

企管系教授張純端分享從2007年至今的教學經驗,她強調,「設立明確的規則非常重要」。張純端會預先寫出非常詳細、長達十頁的課程大綱讓學生參考,仔細考慮是否要選擇這門課,也藉此考量課程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期待,以樹立公平且客觀的評分標準。她更分享對作業考試評量的設計方式,如:期末考試可以帶手抄版開卷資料,尊重課堂文化差異,並將報告的Q&A環節納入評分標準、邀請數位業界專家共同評分等。此外,為確保課堂的學習品質,對於學生的出席狀況,設定非常明確的規則;同時她也會舉辦線上參訪、參與實作計畫,持續將新鮮事物帶進學生的學習環境中。最後,張純端提到她很享受英語授課的過程,「這是一場持續性的學習和變革」,儘管英語並非大多數人的第一語言,但只要對於挑戰保持開放的心態,她仍有信心透過英語傳授知識。

本場社群活動與會教師討論踴躍,如張純端提到考試時,學生可使用手抄資料作為提醒,歐淑珍則允許學生攜帶講義投影片之外的手抄筆記;鄭義開放學生帶參考資料,內容可以有理論、公式及概念等,但不能有數值例子等。以上目的,皆在訓練學生知識消化、重整,而非死記過於龐大的詞彙和專有名詞,降低學生在EMI課程中的恐懼和焦慮。

中山大學自2019年起成立EMI教師社群,也是EMI師資培訓重要的一環,每學期定期舉辦活動,透過廣泛多元的實質討論與交流,銜接邁向2030雙語大學的目標。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提到,希望學生將夢想放在全世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不能被語言阻擋。中山大學要打造的,就是提供學生一個有如出國留學般的環境,以提升語言能力。未來將規劃更多EMI課程計畫活動,教師與學生共同以雙語的學習環境,逐步踏實穩健地走向國際化,並且培養更多國際人才。中山大學教務處教發中心已建置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網站(http://best.tdc.nsysu.edu.tw/Index.aspx),整合學生及教師所需的相關資源;亦設立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網站(https://emi-tdc.nsysu.edu.tw/Established.aspx),帶領區域內夥伴學校共同在高等教育全英語教學專業成長,並分享資源。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