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跟騷法本月上路 婦團共聚線上開講

發佈日期: 2022-06-27
【公事所提供】跟蹤騷擾、不當追求的行為並不少見,甚至釀成多起的社會事件,而現有法律卻難以及時預防與保護被害人?經過婦女團體與相關組織多年的努力倡議後,《跟蹤騷擾防制法》終於在去年底三讀通過,並於六月一日正式施行。為了對這部法案有更多了解,國立中山大學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群與性別研究學程,舉辦「跟蹤騷擾法:是什麼?為什麼」線上論壇,邀集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等婦團,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跟騷法》的意義與影響。本次論壇除了中山大學的跨系所師生之外,也開放有興趣的民眾參加,共有60多人全程聆聽。

中山大學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群召集人、公事所教授兼所長彭渰雯表示,《跟騷法》的成功立法是許多組織與團體的共同努力,希望透過本次論壇讓校內不同系所的師生共同學習,也與相關的組織一起討論與交流,讓與會聽眾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法案的內容。

兩位引言人—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和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都是催生這部法案的主要推手。杜瑛秋首先闡述了《跟騷法》的立法推動歷程,可以回溯到2014年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出的草案,經過相關團體多次的記者會召開、漫長的草案溝通與協商,還有持續不斷的倡議行動後,才完成了法案的立,其中,可以即時由警方開出「書面告誡」來保護被害人,以及保護範圍擴及與被追求者「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之人」(如家人、室友等)不被騷擾,都彌補了現有性騷防治法律的不足之處。林秀怡則點出了《跟騷法》民間期待與官方版本仍有差異,包含官方版侷限於「性與性別」類型的跟騷、沒有規定書面告誡的「核發時限」、限定「八大樣態」等,是民間婦團認為仍待加強之處,婦團也會持續的監督法案的施行狀況。

與談人包含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杜海容、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陳令宜、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許秀雯及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黃嘉韻,她們分別從被害個案、法律爭點、性別平等與情感教育等不同觀點進行討論。杜海容理事長談到「跟騷」與「性騷」的差異,以及新興的「數位性別暴力」在網路上造成的社會問題。陳令宜理事則談及被害個案的艱難處境,被跟蹤、尾隨讓受害者產生心理壓力,甚至需要心理諮商來進行輔導。然而,卻因為沒有實質傷害而難以適用原有的性騷擾防治相關法律,讓被害者無法受到保護。

許秀雯理事除了提及性騷加害者可能欠缺違法意識,透過《跟騷法》有機會建立犯罪意識與敏感度以外,也強調了LGBTQ族群在跟騷法中被放大檢視的困境。當異性戀被同性戀追求時,可能會因為當事人或執法者混合了恐同的情緒而有不公平的對待與反應,期待未來能建立實證的調查,以及增加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的教育,讓我們可以更有尊嚴與自在的生活。黃嘉韻副理事長則是從法律觀點來闡述《跟騷法》的重要性,並強調當跟騷與其他性騷法令同時適用時,應減少調查時重複陳述對於被害者的二度傷害,以及利用法律造成陷害他人故意犯罪的可能性。

論壇的問答時間也有需多與會者拋出值得討論的問題,包含當跟蹤騷擾不成立「性與性別」的要件時,被害者是不是就沒有受到保護?學校與企業除了原有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以外,是否應該對於《跟騷法》做出相對應的回應?這些問題都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也讓論壇的與會者進行更深度的思考。更多相關議題的討論與相關活動,可以持續追蹤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群與性別研究學程粉絲專頁。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