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談文學話西灣 EMI教師社群全英授課經驗分享

發佈日期: 2022-06-09
【教發中心提供】中山大學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邀請區域內大學教師參加EMI教師社群活動,邀請文學院及西灣學院教師參與交流,由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許仁豪、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楊政融、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許家豪分享EMI授課經驗。

劇藝系許仁豪副教授分享進入中山大學後第一門EMI課程為「現當代華語文戲劇選讀」,但外籍學生比例不多,無法符合他對於課堂跨文化交流的期待。他提到,在課堂中使用「跨語言」(translanguaging)的方式更適合教學,尤其是介紹中文戲劇時,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中文,或使用中英雙語進行溝通,課堂的教與學更有效率。許仁豪也提醒這類上課方式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些學生會直接用翻譯軟體閱讀英文文獻,或用中文寫作業,再丟進翻譯軟體變成英文後繳交,導致內容不甚理想。許仁豪分享解決方法,他將傳統的書面作業改成偏口語表達或對話性的報告,例如要求學生選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透過分析劇情等方式推銷這部電影,這樣便可脫離傳統生硬的呈現模式,讓整體報告更貼近日常生活。

許仁豪也分享所開設的「劇場美學」課程,課堂上使用劍橋出版原文參考書及其對應的中文譯版,他表示學生大多偏好使用中文譯版,為能達到讓學生習慣用英文去思考,他要求學生預習課本內容,並在上課前一天讓學生在臉書社團提出問題,教師再以英語回覆,替大家解惑,不僅增加師生間的交流,也讓學生經由閱讀、提問、找到答案,在做中學習專業知識並用英語表達。許仁豪根據這些授課經驗,分享在EMI授課所面臨的挑戰,他期待外籍學生的比例能提高,當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越多,愈能帶動本國學生用英文交流,「畢竟『文化交流』本身也就是一種學習」。

人科學程楊政融助理教授分享全英課程教學策略,討論如何安排課程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他常與學生分享到,台灣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地方,英語能力好,不僅僅是作為學生的必要條件,更能提升自我能力、競爭力,他表示,有許多權威資料都以英語為主,若英語程度佳較能及時獲取第一手資訊,無論是獲取文獻資料或是世界各國的時事,較能與世界接軌。楊政融也分享在課堂中如何吸引學生的專注力,舉例在投影片加入動畫元素,或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收集有趣的想法,在課堂中走下臺隨機把麥克風遞給學生,讓學生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透過破冰遊戲自然帶入課程活動中,例如讓學生自我介紹、分享近期新聞、問題導向學習、校外參訪、參加English Table或是動手拼樂高等多元有趣的方式,藉由師生或學生同儕間的互動交流,增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動力。

西灣學院許家豪助理教授表示,他會先向學生解釋ECM(English as Common Medium)和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的區別,他認為採用英語授課,並不因為英文是強勢語言,而是因自己與世界的共同語言就是英文,透過這門共同語言大家能一起進步、一起學習。許家豪也提到課堂活動需要結合線上和線下同時進行,不單單只是交作業就好,教師需要透過不同的媒體讓學生融入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針對班上學生專業領域和英文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形,許家豪也有應對方式,像是要求學生用創意呈現期末結果,比如做新聞報導、Podcast、Ted Talks等多元方式,且要求各小組內成員至少要有一名外籍學生,讓學生習慣以英文去思考,激發學生的潛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語文能力。

中山大學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成立「全英語授課教師社群」,逐步推動至今已3學期,藉由每學期規劃辦理的交流成長活動,包含講座、主題式經驗分享活動、工作坊、教學演示、教學觀摩與討論、教學理論與實務,以及其他創新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持續累積教師間交流學習的機會。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表示,成立教師社群目的是讓教師透過每月的全英教師社群辦理的工作坊,精進英語教學能力。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積極邀請各校教師參與工作坊,也會移地舉辦相關活動,對全英教學的教師來說,有時候只是跨出第一步比較困難,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學習氛圍興起,就會逐漸活絡。歡迎有意加入雙語教學的教師夥伴,持續關注中山大學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網站(https://emi-tdc.nsysu.edu.tw/)及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網站(http://best.tdc.nsysu.edu.tw/),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網站設有教師增能、教師社群和線上課程專區,未來將提供更多資源給雙語教師更多挹注。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