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印刻筆下的生活觀察 醫師作家分享城市書寫紀錄

發佈日期: 2022-05-23
【中文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舉辦紀錄高雄講座,邀請土生土長的高雄醫師作家黃信恩以「回望我城—我的高雄書寫」為題,分享許多他對於這座南方小城最深刻的觀察,以及他如何紀錄和高雄之間的故事,師生也重新思考,該如何書寫這座最熟悉的城市。

授課教師、中山中文系副教授林芷瑩提到,講座獲中山中文系高教深耕西灣樂讀計畫支持,受疫情影響,現場也同步開放進行線上參與。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在地書寫,之所以邀請黃醫師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黃醫師的書寫基本都是圍繞著高雄,通過生活觀察,書寫一些平凡的高雄特色。

黃信恩首先分享了一些他對高雄的觀察,柴山步道、丹丹漢堡、高雄車站、幸福川等,對於在地人來說雖不是特別的景點,但卻是最熟悉、普通不過的生活。在黃信恩的筆下,看到的並非多麼不一樣的高雄,而是常常能讓大家驚嘆「我也是!」的共同回憶。

講座氣氛熱絡,有學生問黃醫師對於這座城的觀感,亦有教師詢問對高雄空氣污染的看法,還有些人希望黃醫師分享開始散文書寫的緣由,現場提問踴躍,黃信恩也一一回應。黃信恩表示,在地書寫特點就是觀察最熟悉的事物,紀錄最真實的感受,讓文字來見證自己和城市之間的故事。他認為,不管好與壞都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面向,書寫下來的文字未必全然是讚揚之詞,但卻是最實在的觀察。

講座的尾聲,黃信恩分享著作中《12元的高雄》的一段文字,認為高雄不曾因為任何人的記憶而停下,從書寫開始到成書、到舉辦講座這日,城市持續變化,一些東西消失了,有些則加入了這座城,高雄在變,生活在此的人們也在改變。但不管如何改變,文字總能記下書寫者對她的觀察,讓她的過去凝聚於筆下。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