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對談高雄獎首獎藝術家 中山x高美館聯名課程參訪

發佈日期: 2022-05-02
【西灣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跨界合作開設課程「藝術與創意城市」,獲得由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贊助的國際教育組織—OSUN(開放社會大學網絡)青睞,獲選為融入式創新教學課程。在該計畫與中山大學教務處教發中心補助下,成功辦理「藝術創作中的多元高雄」活動,讓參與學生有機會實地走訪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2022《高雄獎》展覽,並與3位2022年高雄獎首獎獲獎藝術家對談,加深學員與藝術社群的連結。

國立中山大學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自109學年度以來合作推出多門課程,藉由介紹國內外當代藝術,提升學員的藝術鑑賞力和感知力,並從藝術中觀察社會的變遷,開啟藝術帶給城市的不同想像。110年度最新課程「藝術與創意城市」舉辦「藝術創作中的多元高雄」,實地參訪2022《高雄獎》。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表示,《高雄獎》已有二十多年歷史,是台灣藝術界的指標性大獎,自2018年開始,抱持開放、多元與進步的核心,吸引大量居住在臺灣的本土及外國藝術創作者投稿競賽。《高雄獎》以5大投稿類型進行徵選,並以「複審不分類」的機制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互相較勁。此次首獎獲獎者分別為創作〈Dio駱駝〉的李承亮、〈在海拔2000公尺震動〉的蔡咅璟及〈呼吸 : 風景〉的李屏宜,這次非常難得聚集3位獲獎藝術家與學員進行交流。

與藝術家碰面之前,學員已透過《高雄獎》線上展覽及其他網路資源做足準備,不僅了解高雄獎作為媒介,如何使藝術為城市帶動當代潮流並創造多元價值,也對藝術家有初步認識並激發更多好奇。面對當代藝術品,劇藝系大四學生陳怡君提問「創作」與「概念」的先後順序。李承亮表示,藝術並沒有固定的SOP,有時是概念先行,有時則是在創作過程中概念才逐漸發酵。蔡咅璟進一步提到,藝術的形成有時是單純因為樂趣,藝術家偶爾會在「玩」媒材時,意外迸出對作品的想像。李屏宜除了認同創作的隨機性,也認為自我突破的過程也會成就藝術創作。劇藝系黎瑋琳好奇美感如何養成,3位藝術家一致認為「多看」是必要過程,無論是展覽、電影或者任何形式的藝術,只要大量閱讀,就會累積出自己的美感品味和對藝術的靈敏度。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專任助理教授趙可卿表示,藝術與個人經驗息息相關,正如John Burger在《觀看的藝術》中所提,觀看藝術的過程即是自身歷史的反射。期待透過本次的參訪,能夠開啟學生與自身的對話。此外,為了深化課程對公眾藝術教育的結合,符應OSUN開放社會大學網絡的精神,課程成果將透過podcast節目「藝術任意門」分享,歡迎對高雄在地藝術發展有興趣的大眾踴躍收聽。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