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 中山大學3教師獲肯定
發佈日期:
2022-01-27
電機系副教授謝東佑107年已獲績優計畫的肯定,109年再次申請工程學門,以「高教工程大學部學生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之精進」為研究主題,探討促進批判思考的教學法如何有效融入傳統講述類課程。謝東佑發現,許多學生在升學壓力下,傾向於補習班式與伸手牌的快速學習方式,對於課程的來龍去脈與科學研究的可能性較無學習興趣。此研究使用蘇格拉底詰問法、案例探討、反思寫作等教學策略,搭配科技互動軟體的輔助,成功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甚至於對學科知識的好奇心。學生質性回饋表示,上課有很多回答與討論的機會,促進思考答辯的能力,也使氣氛更加活絡。
同為申請工程學門,108、109年連續兩年獲選績優計畫的光電工程學系于欽平,探究「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工程領域大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創新資訊科技應用課程為例」。于欽平認為,工程領域學生在找研究主題或創意發想時常常停滯發呆,創造力的提升有助解決此窘境。于欽平將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模式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在應對實際的問題時,透過CPS流程進行創意App的發想與實作。研究發現,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確能幫助工程領域學生順利進行創意App發想與製作,工程領域學生也覺得將來面對專業領域的其他挑戰時,願意再利用 CPS 模式來找到創意解決方案。
中國文學系杜佳倫在大學社會責任專案(USR)中,發展「用台語讀寫西仔灣」研究計畫,在營造沉浸式台語教學環境的同時,深入西仔灣人文脈絡,記述在地老行業特色。杜佳倫帶領學生以台語文進入社區,先由教師與業師分別講授台語文讀寫、社區觀察與訪談的重要觀念與方法後,再讓學生選擇西仔灣的一間老店,完成半日工作服務、觀察老行業細節、訪談資深工作者、以台語文記述老行業並共同製作老行業地圖。結果顯示,計畫課程不僅提升學生參與社區的能力,也有效增進學生的台語文讀寫能力,特別是學生須使用台語文與老店接觸交流、撰寫工序與訪談記錄,因此台語文書寫能力大大提升。
中山大學「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率達60.5%,較去年成長11.5%。其中,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于欽平、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謝東佑、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致遠3位教師更是連續4年通過計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主持人、中山大學副教務長謝東佑表示,中山大學積極推動教學創新,並透過南區區域基地建構教師支持網路,期盼有更多熱血教師加入教學實踐的行列,共同提升教學品質並培育人才。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