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六堆300年 研討會跨學科分析鍾理和父子作品

發佈日期: 2022-01-10
【文學院/人文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共同舉辦「六堆300年笠山文學印象:向鍾理和、鍾鐵民父子致敬文學研討會」,並邀請英、日學者專題分享。特別的是,研討會中以讀劇演出《原鄉.在路上》,透過讀劇展演,鍾理和文學記憶的傳承不只是紙墨上的文字書寫,也展現影響深遠的文學力量。

「六堆300年笠山文學印象:向鍾理和、鍾鐵民父子致敬文學研討會」以跨學科方式分析鍾家父子的作品,研究其與社會的關係網絡。會中邀請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馬軻蘭(Tommy McClellan)、京都光華女子大學教授澤井律之線上進行專題演講,分享鍾理和文學與外譯的相關經驗;10位論文發表人則以不同角度探討鍾理和與鍾鐵民的作品如《雨後》、《笠山農場》等;綜合座談則由鍾理和紀念館館長鍾鐵鈞、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研究員王欣瑜,以「客家文學種子的培育機制」為主題,分享自身的書寫經驗及對客家文學的願景。現場與會人員彼此激盪交流,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助理教授鍾志偉、賴珮瑄、哲學所所長楊婉儀共同參與,跨文化、跨界共融交流。

此次研討會的另一高潮則為《原鄉.在路上》讀劇演出,配合「鍾理和、鍾鐵民父子文學研討會」,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豪擷取鍾理和原著小說中的關鍵篇章,如《阿煌叔》、《原鄉人》、《貧賤夫妻》、《夾竹桃》及《鍾理和日記》等,重新編排串連成一齣讀劇劇本,由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杜思慧擔任導演,帶領劇藝系優秀學生及高雄在地的專業青年劇場工作者共同完成。將鍾理和人生的重要選擇及省思,以戲劇方式呈現在當代觀眾的面前,展現鍾理和一生的起伏跌宕,見證了時代的殘酷,但卻又透過其文字力量,賦予人性救贖的希望。

本次研討會由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及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希望藉由研討會的影響力與效益,為文學的思考扎下深厚的根基,也鼓勵年輕人參與,激發六堆文學創作的產生,期許六堆與客家文學邁向下一個300年。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