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表揚傑出教師 獎勵擴及院系所

發佈日期: 2021-10-12
國立中山大學10月8日舉辦傑出教師表揚活動,校長鄭英耀頒發「中山講座」、「特聘教授」及「特聘年輕學者」時,宣布今年起擴大獎勵範圍,獲獎教師所屬院系所也一併獎勵。鄭校長強調,中山規模雖小,但教師學研能量驚人,「因為有許多老師亮麗的傑出研究,讓中山被全世界看見」,學校引以為榮。

鄭英耀校長表示,中山大學是一所結合人文與科技的精緻研究型大學,在這裡,所有教師都可找到學術發展空間,在此安身立命,讓「生命在中山轉彎」。這次獲頒校內學術榮譽的傑出教師們,即在各自所屬的專業領域闖出一片天,「因為有這些老師的亮麗表現,讓中山在全世界被看見!」他更在會中宣布,經研發處研議,從今年開始,只要有教師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或論文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等,學校將擴大獎勵,頒發學術獎勵金給該師所屬的院系所,「不僅獎勵個人,也獎勵組織對優秀教師的支持」。

表揚大會中,獲獎教師也發表感言。本次獲頒「中山講座」的教授包括博雅教育中心教授林煥祥與材光系教授周明奇。林煥祥教授表示,今年是他投身教育界第40年,而中山是他教育生涯的最後一站,「能置身在國家自然公園、於全世界最獨特的大學任教,真是人生一大幸福」。

獲頒「特聘教授」的教師則包括資工系教授范俊逸、材光系教授郭紹偉、電機系教授黃國勝、環工所教授林淵淙、資管系教授邱兆民及物理系教授莊豐權。資工系范俊逸教授談起他專攻的資安領域,幽默地指出,資安就是「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因內容包羅萬象、難度高,因此,從事資安研究的學者常在「重要、次要及不要」間,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材光系郭紹偉教授則分享,今年是他在中山任教第15年,回想他當年來中山立下的「每年要發20篇論文」目標,沒想到15年後的今天,他真的做到了!共發表300多篇論文。

電機系黃國勝特聘教授同時榮獲今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他憶及先前曾在中正大學任教,後來因家庭因素轉到中山任教,「沒想到來了之後,就回不去了!」。他進一步解釋,在這座「可愛校園」投入研究、樂在其中,「如果不是在中山,我可能就拿不到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環工所林淵淙教授則說,他老家位在小港,因從小深受空污之害,因此立志朝環境相關領域發展;後來踏入教育界,有幸留在家鄉,能在他關注的環境領域,持續鑽研、守護家園。資管系邱兆民教授提到,這次是他第2次榮獲校內的「特聘教授」殊榮,很榮幸自己的研究對學術界有所貢獻,接下來將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出更優異的學術研究。

今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主醫科所副教授楊閎蔚、環工所助理教授施育仁及電機系助理教授王復康獲頒「特聘年輕學者」。楊閎蔚副教授表示,該獎的獲獎年齡上限是42歲,他今年剛好是42歲,「這次得到這個獎,完全是意料之外」。對醫學科技未來發展,他期許早日建立「校內醫療資源網絡」。環工所施育仁助理教授分享,科技部吳大猷獎是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前哨站,他這次榮獲這份年輕學者最高榮譽,「很榮幸,但壓力也更大,將繼續努力」。電機系王復康助理教授分享自己「學術與愛情同時開花結果」的歷程,他28歲那年以博士論文向太太求婚成功,今年榮獲的吳大猷獎,則要當作一份生日禮物獻給太太,感謝她在他的學術路上給予諸多支持。

會中也表揚教師在校外的傑出表現,包括物理系助理教授黃信銘繼2019年後,2020再次獲選為「高被引學者」。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則以「Airbornetransmiss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論文通訊及第一作者身份,榮登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王家蓁主任分享,她已將「氣膠傳播為呼吸道病毒主要傳播模式」這項精深的科學研究,轉化為科普漫畫,並翻譯成20幾種語言,「致力將中山學術研究推向全世界、為地球帶來正向改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