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0學年度傑出校友系列報導》曾秋聯:誠信致遠 善轉回饋

發佈日期: 2021-10-08

類別:社會服務類
系級: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EMBA第18屆
現職:振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秋聯長期投入社會公益,身體力行參與國際公益活動,多次代表國際扶輪總社長出席國際年會,提升台灣國際形象。他也熱心支持母校,捐贈清寒獎助學金及逸仙館修復工程,以行動支持母校籌設醫學院系,捐贈醫學院發展基金,推動培育醫療人才。其振聯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環保回收處理,近60年發展,擁有5間關係企業,涵蓋紙類、鐵類、家電、汽機車、資訊用品、照明設備等廢棄物回收處理,並朝焚化爐領域發展。曾獲十大潛力行業金炬獎、商業楷模獎等獎項。

【校友服務中心提供】曾秋聯出身台南鹽水的偏僻農村,父親從事資源回收生意,家裡經濟並不是很好。就像傳統的家庭一樣,希望子女努力向學,得以在社會上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的兄姊都很會讀書,進入公家機關服務,唯獨曾秋聯不喜歡唸書,初中畢業後就跟著父親作生意。

振聯公司創立於1962年,經營廢紙盤商生意,曾秋聯26歲時父親驟逝,他獨力扛下父親的生意。接手後發現,父親的事業不但沒有資產,甚至要靠舉債才能經營。曾秋聯說,創業的過程非常艱辛,初期欠缺資金更是最大的夢魘。但他堅持理想,沒有放棄,「有聽說過借錢可以借出信用嗎?我就是一個例子!」無論借多大的金額,一定準時返還,就這樣借出信用與商譽。

曾秋聯講求誠信,更主動幫客戶解決問題,因此逐漸獲得上、下游廠商的信任,生意步入軌道,也遇到許多貴人相助。他最感恩的一位長輩,無條件借錢給他,少則數十萬,多則千萬。在那個一棟透天厝才值幾十萬元的年代,這麼龐大的數字,若非長期信用,是不可能獲得如此完全的信任。曾秋聯「以誠待人,以客為尊」的經營理念,塑造出「誠樸、實幹、信諾、不欺」的公司文化,60年來,始終如一。

生意很好卻不賺錢,光靠借錢事業也無法成功,曾秋聯憑著追根究底的精神,下定決心要找到癥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台灣「經營之神」之譽的王永慶是他最景仰的人,他細讀每一本王永慶的著作,效法王永慶的管理風格。在「論件計酬」、「績效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管理制度,加強防弊、建立品檢系統、導入數位管理等。一絲不苟的管理精神,讓公司逐步脫胎換骨,開始正常獲利。「我賺的是管理財!管理太重要了,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也是我要給創業者的忠告。」

在事業有成後,曾秋聯抱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初心,加入國際扶輪社,20多年來實踐「進來學習、出去服務」的理念,投入社會公益。他在擔任國際扶輪3510地區總監期間,與太太一同勤走拜訪地區內73位社長及夫人,並且個人累計捐獻已超過50萬美元,感動許多社友。任內社員人數增加1665人、成長73%,扶輪基金捐獻超過126萬美元、成長突破120%,締造了扶輪地區兩個「世界第一」的紀錄。「領導者是大家目光的焦點,必須以身作則,有熱誠,別人才會感動!有感動就會有行動!」曾秋聯說。

曾秋聯歷練數個扶輪國際職務,2017至2020年擔任國際扶輪9地帶(台灣、香港、澳門、蒙古、中國)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負責推廣基金會的活動及募款。多次代表國際扶輪總社長出席全球各地區年會,發表演說,提升台灣國際形象。對於台灣參與根除小兒麻痺計畫,推動人道服務與世界和平貢獻良多,多次榮獲扶輪獎章表揚。曾秋聯感性表示,台灣的國際處境困難,能以民間的力量,拓展國民外交,是件光榮且值得驕傲的事。每當會場升起國旗,奏起國歌那一刹那,內心總是激動不已,眼眶不禁泛紅。

「當人生已過大半,在社會歷練久了總覺得尚有些遺憾。」有著「活到老、學到老」信念的曾秋聯對於有機會進入中山大學就讀,感到十分珍惜。曾秋聯回憶,當時他還在北京大學進修管理課程,每兩、三個月就需在北京待上一週,時間壓縮得很緊。「不缺席、不遲到」是曾秋聯的基本態度。他十分感謝妻子,在自己修讀EMBA的兩年期間,除了分擔公司的事情外,每次都專車接送自己上下課,「她是我最大的助力,沒有另一半的支持,很難畢業。」他認真地說。

赤腳走過田埂上學的鄉下孩子,歷經創業過程的大風大浪,曾秋聯一路與台灣社會經濟成長相隨。他深刻體悟,真正的「台灣精神」就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力量」,腳踏實地,才能走得穩健長久。他以「實在、誠懇、不欺心」的道理,傳承給下一代,也以此勉勵年輕學子。人生下半場,他更想做的是「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取諸環境,還諸人類」,真正徹底做到「自然資源、人情義理」的永續循環與善轉回饋。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